第 49 部分(1 / 3)
花都早已飘满,惟解漫天做雪飞的颜色。
按例进宫请安的香墨慢慢地跨进门槛,忽觉一阵寒凉迎面扑来,不由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李太后坐在榻上,乌云似的头发梳成端庄严谨的云髻,一身牙子红黄元金、片金二色锦缎长裙,雍容之至。但雍容之外,掩不住岁月蹉跎,风霜严逼的痕迹。
香墨敛衽行礼,起身时两人的目光轻轻一碰,旋即又垂下眼帘。然而,李太后目光里的一丝阴狠,终究印在了她的眼里。
李太后一直定定地看着她,待香墨落座,就道:“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小瞧了你去。”
开玩笑地说来,语气轻描淡写,然而一双眼睛却殊无笑意。
香墨忍不住皱起眉,说话时腰挺得很直:“太后说什么,臣妾不明白。”
臣妾两字故意咬的极重,刺的李太后冷哼了一声。
“一开始只是个奴婢,而且还是个很蠢很笨的奴婢。其实也不算太蠢,因为慢慢的,你知道怎样讨好我,让我开心。看你媚上铲下,还要护着你妹妹兄长和快要病死的父亲……虽左支右绌,倒也八面玲珑,那段时日,真的很有意思。后来,你跟陈瑞……”
“飨客”两字被厌恶羞耻的咽下了去,李太后顿了片刻,方道:“你变成可没用的弃子,自然不能再留。可没想到陈瑞要了,庇护了你。但我也无所谓,因为陈瑞那种性格,我以为你绝不会在西北活下去。”
宫里规矩,主子们讲话,侍婢一缕沉默以待,一个个都只似日下的傀儡,不闻不动。
话说的多,仿佛渴了,李太后轻啜茶水之后,淡淡地一笑似是随意地道:“是了,我几乎忘记了你有个好妹妹。”
心中好像被猛地一扯,然而香墨脸上却不敢露出来,很平静的低下了头。
香墨的对面一列桌椅后墙上,挂着一副唐卡。石青洋锦堆绣十八罗汉,西番莲片金缎边,挽扣的轴边垂五色绦子,荡漾开温煦的霞光,一派吉祥。罗汉慈悲的眉目和着檀香,悠悠的飘散,似将屋里的阴冷稍稍驱散了几分,可驱不走的是李太后话中的阴狠。
“后来你又回到了东都,这次庇护你的皇帝。可皇帝终究是我的儿子,这一次,我又对你刮目相看。明知道皇帝护不住你时,竟然找了杜子溪。”
即便说着这样的话,李太后脸上神情微笑,种种仪态,仍都十分得体。
“奴婢就是奴婢,改不了奴颜媚骨。你以为帮着杜子溪害死了皇长子,你就能让她庇护一辈子?如今,怕是不能了吧?”
康慈宫一下子变得很是空旷,李太后的声音似从极远处传来,丝丝渗着寒意,恍惚中,这天地间只有她一个人,而她必须一人独撑。
香墨默默地望了李太后一眼,眼底恍惚地晃动着一丝凄凉:“太后说的没错,奴婢就是奴婢,主子们捏着奴婢的命在手里,有主子们的活法。而奴婢们的命被捏在主子的手里,有奴婢们的活法。谁活得长,谁活得久,自然拭目以待。”
说罢,福身一礼,挺直了腰离去。
李太后望住她的背影,不由自主地轻笑起来,笑意难以遏制,身体都随着颤动。
李嬷嬷脸上露出吃惊的神情,道:“太后,不过就是一个贱婢,您……”
话还没说完,便被李太后摆手止住。她撑在榻几上,颓然摇头,过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
“你不懂,那个‘青王’怕是要回东都了。”
李嬷嬷闻言一惊,侍立在她身边,一时也没了言语。
初一是朔日,香墨出了康慈宫转道又至坤泰宫按例请安。
坤泰宫早已满院春光迷杏眼,午后饱满日色里嫩黄茸绿,一丛或白或粉的桃花,若有热烈的红成一片的,依稀似喝醉的桃仙,定是火桃花。香墨记得封荣说过,这里每年春天都会开许多火桃花。
宫里很喧闹,其渊哭个不停,奶娘侍婢拿着拨浪鼓和花铃棒不住的哄他,“嘭嘭嘭”、“铃铃铃”还有哭声响成了一团。
杜子溪体弱,向来有午睡养身的习惯。此时似是被吵了起来,素洋锦的床帐还未卷起,风从门外吹入,拂动锦缎,渺渺然地,不过轻烟一舞。
香墨隔着帘子,只朦胧瞧见她一身素白的内衫,揉着额角的模样,不由得微蹙起眉头。
待在宫婢服侍下穿好了衣衫,杜子溪用袖子掩着嘴轻轻咳嗽了几声,方淡淡地说:“你来了。”
她原是一副不胜之态,此时懒懒地靠在了炕上。如云的青丝松松地盘了个发髻,用梨花玉簪挽着,垂下一段黑檀色,衬得肤白如雪,仿佛是庭院里的一株白桃花,不带半分人间烟火颜色。
香墨目光一转,其渊已经被哄住了,自己抓住了拨浪鼓玩着。头上的虎头帽子却哭歪了,倒是一身的彩衣彩鞋还整整齐齐,使劲仰起小脑袋,眨巴着湿漉漉的大眼睛,好奇地听着自己手里的鼓声。
香墨目不转睛地看住了其渊,似是被什么触动了,嘴角勾起了一缕微笑:“小孩子总是那么容易知足,一个拨浪鼓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