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发展胜利(2 / 7)
0公里突破地段上共约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后,迅速完成了对第一防御地带的突破,并保全了坦克集团军的主力,以便打击敌开进的战役预备队,并在战役纵深内作战。8月7日日终,坦克集团军前进的纵深已超过100公里,脱离步兵兵团约25-40公里。
在基辅战役(1943年11月3日~13日)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计划于战役第二日第38集团军突破敌人防御后进入交战。但在第一日日终时,第38集团军前进纵深仅7公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要求方面军司令员加速完成解放基辅的任务。为尽快完成对敌防御的突破,合成集团军第二梯队进入交战,尔后担任方面军快速集群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于11月3日深夜进入交战。坦克前灯大开,警报器齐鸣,发起冲击,同时以火炮和机枪进行猛烈射击。这样的冲击方法,再加上沿林间路的大胆机动,使敌惊慌失措,仓惶撤退。11月5日晨,集团军各兵团进至斯维亚托西诺地域,切断了基辅至日托米尔的公路。德军统帅部惧怕己军被合围在基辅,便开始退却。11月6日,乌克兰首府基辅解放。
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实施的日托米尔一别尔季切夫战役(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1月15日)中,考虑到战役准备时间只有9昼夜,各步兵师在前次的激烈战斗中已经削弱,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密度也不够(每公里突破地段8-9辆,而且还不是所有的步兵师进攻正.面上都达到这样的密度),以及敌人基点式防御的性质,事先确定坦克第l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于进攻第一日进入交战,以完成对敌主要防御地带的突破。实际上这两集团军也是在战役第一日的中午在距前沿3-5公里的纵深内进入交战的。我军发起进攻是出敌不意的。坦克集团军前进15-20公里后,完全突破了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并转入追击。尽管气候恶劣,这两个集团军于12月29日日终时的前进纵深已达100公里。
在基洛夫格勒战役(1944年1月5-15日)中,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准备进入交战的地带内的近卫第7集团军(司令员是舒米洛夫将军)的冲击梯队根本就没有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炮兵的密度,每公里突破地段也不超过120门火炮和迫击炮。因此,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大将决定,在合成兵团刚突破敌人防御的第一道阵地以后(约需2个小时),即使担任方面军快速集群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进入交战,协同步兵完成对敌战术地幅的突破。但是,由于没有达成突然性(敌人已判定我们将在这里发起进攻),炮火准备的效果也不好,又没有航空兵的支援,结果,为配合步兵突破敌第一防御阵地而进入交战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18和29军,日终时只前进4-5公里。
第二日完成了对敌战术地幅的突破,但坦克军在两天当中损失了1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占实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60%,这就限制了它们在战役纵深内行动的可能性。
在乌曼一保托山内战役(1944年3月5日至4月6日)中,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快速集群编有3个坦克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坦克第6集团军)。在经过激烈的战斗以后,坦克和自行火炮已缺编很多。例如,坦克第2集团军有23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有196辆,坦克第6集团军有153辆。方面军所掌握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也极其有限。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宽25公里)_七行动的3个合成集团军总共才有5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突破地段上的坦克密度为每公里2辆。因此,由坦克第2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派出的先遣支队各编有20-30辆坦克,用于配合步兵发起冲击,实际上是完成直接支援步兵的任务,同时也起了集团军先遣支队的作用。
在56分钟的炮火准备(火炮密度为每公里突破地段14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后,步兵和坦克集团军的先遣支队在炮兵交援下向敌人发起冲击。这次突击是出敌不意的,迅速粉碎了第一防御阵地之敌的抵坑。尔后,坦克第2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主力在2-4公里的纵深内进入交战,完成了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坦克第2集团军当日前进14-16公里,进至戈尔内提吉奇河一线。坦克第6集团军利用这样的胜利于第二日在15-18公里的纵深内进入突破口,任务是向赫里斯提诺夫卡进攻。在刚刚突破第一阵地以后,两个坦克集团军的主力就进入交战的原因是:敌人防御编成的纵深小;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密度小;春季地面泥泞,没有道路,如延迟进入交战就可能不利发展突破。同时,留1个坦克集团军在突破整个战术地幅后再进入交战,使它保存了突击力,以便在战役纵深执行任务。
总的来说,在解放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地区的诸战役中所使用的坦克集团军,实质上都参加了对敌战术防御地幅的突破。虽然这样削弱了它们的战斗力,不利于尔后在战役纵深内执行任务,但这确是具体情况的需要,因为合成集团军掌握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和炮兵的数量都不足,不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