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坦克集团军的建立、编制和战斗能力(7 / 8)
野战指挥机构的编制基本上符合其所担负任务的性质,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没有专门统计在编和伤亡人员的单位,这使司令部判断己军状况时感到困难。到1943年末,这一统计工作是由司令部的作战处和干部处共同完成的。由于浪有军事交通处,难以检查运输物资的汽车的运行和卸载情况。装甲坦克修理和补给部没有设司令部,因此拟制技术保障计划和领导属下的修理部队都较困难。战斗情况变化快,战斗行动流动性大,要求迅速收集、处理情报资料,并迅速向部队传达号令。但是,由于司令部,一特别是作战处从事作战业务的军官数量有限,对指挥军队和军队的行动都是不利的。指挥机构,尤其是司令部机动能力较差,这是因为保障和勤务分队的人员过多。1944-1945年,坦克集团军指挥机构的编制有所改进,司令部的作战指挥能力有所加强。集团军司令部增编了军务和伤亡统计处。司令部的人数由103人减少到88人,主要是减少了与作战指挥业务关系不大的人员。指挥机构内部适当调整了职责分工。
例如,司令部作战处经调整后从事作战业务的能力提高了一倍。保障和勤务分队人员的比重由40%降到21%。从坦克第1、3、4集团军的编制情况看,一般都达到满额,而在1943年实编人员只是编制数的60-65%。其它野战指挥机关也得到了加强。后勤部增编了军事交通处和政治处。装甲坦克修理和补给部增设了司令部。还增设了司令部的副参谋长和副处长。指挥机构编制上的缺点是,没有组织实施战役伪装、无线电抗干扰和交通调整勤务的单位。
为保障对军队的指挥,集团军拥有无线、有线和运动通信工具。负责传递情报的通信单位有:独立通信团,团内有10-15部电台(其中3-4部大功率电台)和18部电报机;独立航空通信团(32架110-2飞机);运动通信工具连(15辆通行力较高的汽车、17辆摩托车、18辆装甲车);4-5个架线连。1943年坦克集团军的进攻战役经验表明,无线电通信工具的战术技术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组织无线电通信的要求:行进中的通信距离不能超过25、30公里,由于采用统一的频率范围,通话易被敌人窃听;通信线路的容量也不大。然而,无线电通信在高度机动的作战行动中应是主要的通信手段。与方面军司令部、友邻集团军和第一梯队23个军保持通信联络所需的大功率电台,数量是不足的,这也影响了与第一梯队各兵团、先遣支队、侦察机构之间以及各指挥所之间的专向通信的建立。根据某些坦克集团军通信处的统计,约有50%的命令和报告要比规定时间晚到1-3个小时。
各兵种和勤务主任以及战斗和物资技术保障部(分)队的通信工具(特别是电台)也不够用。后来,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提高,集团军通信部(分)队的装备也不断增加,只电台一项,1945年就比1943年增加了一倍(见表5)
1943年夏,每个坦克集团军都增编了架线营,这样就扩大了使用有线通信器材的能力。1944年还给坦克集团军的炮兵司令增编了1个炮兵指挥连。战争期间,无线电器材在通信距离方面的战术技术性能也有所改进,运动中通信的能力也提高了,这对坦克兵来说尤为重要。坦克上安装了PCB无线电台,部队使用了可安装在汽车车厢内的“维拉日”高级无线电接收机和PyK-5电台。有线通信器材的通信能力提高了22.5倍。还给部队分发了nR-10、nK-30和K-10野战电话交换机,nPTC-100野战电话站和TAH-43电话机。在PA中和PAT电台上采用附加设备后,使隐蔽收发报的通信技术器材的性能大为提高,通信枢纽部的机动能力也有所提高:到1944年夏,某些集团军约有40%的通信器材都女装在通行力较高的车辆上。通信器材的战术技术性能提高以后,由空中侦察接收的情报的传递时间缩短了3/4,而从地面侦察接收的情报的传递时间缩短了1/2-3/4。军和旅的电台数量增加以后,可以同时通过若干渠道并向下一级或下两级传达情况。这样,不但使情况传达及时,而且可靠性也提高了。必须指出,给坦克集团军及时补充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高水平的指挥干部,对提高指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组建单一兵种的坦克军团时,调来了经过严酷战斗考验的、军事素养较高的将军和军官。例如,从1943年1月30日开始,卡图科夫将军担任坦克第1集团军的司令员。他1932年入党,参加过内战。他任坦克第20师师长时曾参加西南方向的战斗,任近卫坦克第1旅旅长时参加了莫斯科会战,任坦克第1军军长时曾在沃罗涅日作战,1942年12月任机械化第3军军长时曾在加里宁方向作战。该集团军的军事委员是经验丰富的政工人员波彼尔将军,他在战争初期是机械化第8军政委,后来是机械化第3军政治副军长。1943年2月起,参谋长是沙林将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的司令员是享有威名的波格丹诺夫将军,他参加过三次战争,是共产党员、苏联英雄。
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刚一建立就由雷巴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