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幻之盛唐 > 第五百八十一章 宁远、莲花生

第五百八十一章 宁远、莲花生(3 / 4)

疆拓土获得的巨大胜利,都用这种专门铸印和制作的纪念性赐币,来作为庆祝,除了面值、年号等字眼之外,专门铸以战役所在地或是征服地等要素,按照战役的规模大小和成果,决定所用的材料和面值。

青唐和吐蕃五茹虽然号称苦寒之地,但是各色矿藏物产和常年对诸国通商,积累下来的财富,还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那些吐蕃宗贵头领,别看他们的臣下领内百姓蓬头垢面,庸奴衣不蔽体,但是私人的库藏里可是积聚颇丰的,随便一个领百家的曲勘,家里都有成套成套的金银器物,成框成娄的酥油、茶叶、青稞、糜子堆满房间。

缴获的金银器,熔铸成青唐得胜钱的样品,大致有泰兴大金宝,小金宝,大银宝,小银宝,白铜通宝,青铜通宝大中小各一。

当然,以朝廷内孥拿出来的铸赐钱,其实数量有限,真正的大头是军队自己用缴获金银铸印的,我的耳边襦裳半解的也小慕容在唱歌,她唱的是北朝流传来下的《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郎在十重楼,女在九重阁。

郎非黄鹞子,那得云中雀?”

词曲很简单,歌声也不算优美,但在这无垠草原上,却又一种空扬动人的韵致,我不由丢下钱币,埋首在在她的胸腹上,用手指弹动翻转着,满把握不住的丰腻,争先恐后的从指缝中挤涨出来。从咕哝的喉咙挤出恶狠狠的声音来。

“我可不是什么黄鹞子,我是大金雕,要吧你连皮带骨吞下去。

吐蕃已经尘埃落定,

自星宿川之战后,吐蕃的国运开始不可遏制的滑向崩解离席的深渊,失去了土谷浑、党项、西羌众,乃至黎域列国所有的藩属附国,以及青唐、剑川等屏障之地,最后连五茹的根本之地也没法保全。

其中前藏屏障孙波茹自立为国,靠近泥婆罗天竺的王室直属领地——羊同茹,也有自称大鹏金翅鸟王朝后人在举旗反乱,截断了来自泥婆罗的外援。

而国内军事动员体制的基石——六十一东岱的近五十四万战士和青壮丧尽,以至于最后十八域封臣纷纷崩离,最后仍旧归属王族名下只剩下卫茹和茹拉仍旧由悉补野人占据主导的八域,其中直属王族的只有罗些和雪钦两大域。

唐军虽然没有直接吞并伍茹和叶茹,但是战后那些残存下来的当地宗贵,和动乱中崛起地方武装,开始接受唐人的官职,在青唐大都护府名下,向大唐天子进贡。

另外一些虽然因为距离的缘故,没有直接和唐人发生接触,但是却尽可能地封锁了领地,将势弱的赞普诏令和不请自来的强邻,封锁在外,或者干脆以多年积累下来的旧怨为由,相互攻打厮杀。

在后来的日子内,孱弱的王室权威和声望都低到了极点,甚至没有足够的实力杀出领地,以制裁那些形同自立的领臣,只是依靠相对肥臾的两大领地内,供养数万的军队,威慑周边那些较近封臣们,继续提供一定贡赋和劳役。

至少在这个时空,吐蕃和后世的辉煌与成就,已经彻底绝缘了十天前,雍王代表大唐在西海边上的伏亦山,以高天神,地神,西海龙母之名,与青海各部诸蕃,杀白牛青马,裂牲盟誓,订立臣蕃之礼,约法二十九条,厘定官制和品阶,然后赏赐各色官品的冠带和印信,进献贡礼和蕃书,各部出钱出力出物料,在伏远城为一座青唐最大的寺院雏形——龙空寺奠基,与蛮头城的小雷音寺一南一北,作为总寺以管理那些在青唐随部落迁徙流动的帐篷寺院。

但凡百帐以上的部帐头领,都要派出子弟入内侍奉,学习佛法和汉文经典,由长安法相宗和律宗的寺院轮流派大德驻锡讲经传道,然后派到帐篷寺院去修行。

用宗教麻醉他们的精神和身体,用供养不事生产的僧人来消耗他们的财帛,吐蕃灭亡于佛苯之争前,佛教在吐蕃造成的社会负担,已经达到以国家指令三户养一僧人的发指地步,苯教支持的末代赞普朗达玛,试图灭佛不成,反而被暴动的国人拖垮了国家,连王室也被崇佛的贵族杀戮一空,最后只剩下只身逃到阿里之地建立古格王朝的某位身份可疑的宗室。

这也是少林寺名下的第十七所下院,与国内那些因为朝廷的权威,而需要夹起尾巴做人的下院分寺不同,这青海下院,和南平下院、安东下院一样,可是与军队关系密切,允许名正言顺拥有领地、武装和百姓的寺院,国内裁撤的那些僧兵和武僧,还有不干预安分的俗家子弟、附户,也大都分流到这些地方,对地方官府,乃至朝廷也是一大好事。

对于眷恋乡土的人来说,这里或是是一种变相的集体流放,但对骨子里流淌着不安于现状或是不甘平淡的人来说,却是上好的人生舞台,此时的大唐,还是那个最不缺少建功立业边陲的热血儿郎的大唐。虽然它渐渐已经没有了这些需要。

但在寺院奠基之日,却迎来了一个意外的不速之客,“莲花生跑这里来了……”

当听到这个通报的名字,扮了大半天上位者城府的我,不由脸皮纠结的靠了一声,这位还真是固执啊,居然有卷土重来了。

“等等……”

我本来想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