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毓庆宫的麻烦事(6 / 7)
实在人跟他说实在话。不实在的人,也会斟酌着说几句实话。
直到这时候,胤礽才知道往日不知道的许多事情。他汗阿玛的法子,还真是好使。由于他的‘正直’,詹事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给太子提意见的时候也多了,打各种小报告、各种劝谏也多了。
太子爷终于知道了,以前他有不少灰色收入是底下人勒索来的,那些人打他的旗号还吃了很多回扣、中饱私囊。当然,这些他决定先不追究了。还有官场上的行贿受贿,受贿的人拿了钱,上交到太子手里一部分,剩下的自己留着了,再帮着说两句好话,同样的几个人,送礼的得官。只要工作上不出纰漏,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真是找死!胤礽这回真出了一身汗,幸好索额图退得早。而据索额图本人说,康熙已经有所察觉了。你们弄的这些钱,真没几文是干净的啊!不要也罢!
可是不要呢,手头又紧。年节到了,给汗阿玛的年礼不得不慎。又有,意识到人缘重要的太子,还要当一回散财童子。随着大阿哥要建庙,太子觉得自己也需要有些余钱办点私事。比如……到外头供养几个高僧什么的。又或者,建立一笔基金,遇到诸如教过自己的某些同志家庭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以示太子爷人品好、不忘旧人。
君子口不言利,太子以前是钱花不完,完全没这个意识,现在要讨论了,只好先找老婆。说话间又有些惭愧:“咱们手上还有多少钱?”
淑嘉就没想过胤礽会问她这个问,这太奇怪了!她已察觉到,胤礽现在很通俗了,却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事儿。
等了一会儿才说:“你是问现银?那个不多,又不是前边儿内务府的银库。也没太多地方放。左右不过万两,预备着有急用的。”还有日常开支,生活物品有康熙配给发放,但是各种赏钱、或是有临时用项比如皇太后要到外面做法事等等,都需要钱。在宫里混,出手还不能太少。这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那——出息的项目呢?”
“这个有些琐碎,我得看看本子。”而且很多都是太子妃的嫁妆。
太子爷之前就没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有需要一句话,内务府就拨了,办点小小私事,索额图就办了。他自己没置下什么产业。
如果不计较其皇太子的身份,太子爷现在有的只是毓庆宫库房里的部分库存。房子,是他爹借他住的,车子,他爹拨给他用的,以上全能随时收回。无法收回的,大概就是他老婆孩子了。
相较之下,太子妃有田、有屋、有铺子、有陪嫁奴才,车,康熙能收回配置的,她的私房也能造新的。
如此对比,无语凝噎。
淑嘉取来了账本儿:“因在宫里,与外头隔得远,我也不是很明白,不过叫他们看着办了。咱们,且还用不大着这些呢。怎么?你有用项么?”
田庄出产除了供田庄自给自足,还可变卖取钱。近年来的出息,淑嘉无法细细经营,看了数目,比着以前的,大差不差的也就过了。让他们存一半,另一半用来置新田,租出去收租子。铺子也是,并不自己经营,取租而已,取个旱涝保收。
胤礽看了一回,无语半晌,方道:“我没有私房么?”
这个,好像还真没什么。“库房里那些不都是你的?”扬扬手上的簿子,“这些难道不是咱们的?你今儿是怎么了?说这些话。”
胤礽道:“难呐,不大够用的。”
淑嘉几乎要感动得泪奔了,他终于发现了么?
“给汗阿玛的孝敬还没齐呢,德住叫我给打发回去了,咱们外头没个收拢这些事儿的人了。今年,我还有旁的打算,眼下虽是够了,往后再不想辙,怕是只会越来越紧,到时候再动手就晚了。”
他在未雨绸缪么?
“你竟是想做什么呢?大概齐给我个谱儿,我好有数儿,知道缺多少银子。咱们再想辙。”
胤礽吞吞吐吐:“平常赏人要不少,他们都同宫分府了,兄弟间的往来就不比原先住在一处的时候了。便是赏人,赏格也要添一添。詹事府时,有不少清廉之人……”在外头监视个哥哥朝臣,也需要拿钱买一买门路。
明账暗账一算下来,一年至少要添上几万的收益,才能勉强过得下去。
太子需要一个钱袋子。但是,钱不好赚。租金看似稳妥,收益却不多。种田的收获更是微薄。做买卖呢,手头没有合适的人。这些外账,也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处理。太子妃用的是青衿的哥哥,打理一份陪嫁上的事务上行得通的,至于其他方面,淑嘉也不能保证他就可以。
合计了半天,只能经商。但是缺人,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比较好。
精巧的东西,如玻璃、如肥皂(此时叫胰子,已经能造了)内务府都会做,但是推广比较不方便,技术不足以推广,太子妃又不是专攻化工的。让她跟着去玻璃坊混一阵儿,兴许能提点儿改进的意见,她也记不得全套的工艺过程了。太子妃能出去混么?显然不能!
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开个面向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