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后,北京,田村,城乡结合部。(3 / 3)
到数十倍于己的攻击这一类情节,乃至让您想到了某个退下来的缉毒警——我提醒您,那纯粹是巧合。
言归正传,尽管看来用手机当麦克风并非很难想到的招数,但是现在能想到的不见得在肖戈的情况下还能想到,而且,能想到可是实战中不能做到的事儿太多了。肖戈想到了,而且判断这个手段能用,就是亮点。
估计,现场的警务人员对肖戈的看法大体与此相同,因为这个案子破了,董局见到肖戈,没说几句就问:“你怎么想到用手机当麦克风的?”
如果换了别的场合,肖戈可能有各种回答,可是刚从案子中出来,持续的紧张感加上毒品的影响,让他一下说了实话:“我就是想死得明白……”
已经感到吸毒过量的肖戈,每一分钟都有无数千奇百怪的想法冲击着自己的大脑,他确实不知道在接下来的交易中自己能不能把持得住。肖戈把手机当麦克风,至少有三个目的:第一,最及时地让“摘星”指挥部了解情况,出现万一时可以最快地提供救援;第二,是职业习惯。即便自己失言出了危险,手机传出的录音也可以为此案提供出铁证;第三,即便不能生还,也可以让家人知道自己最后的情况。
从当时的案件进展来看,“摘星行动”人员已经控制了交易现场的外围,肖戈的担忧似乎有些过分,然而,从他的状态来说,这又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麻骨这种毒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服用者健谈,而且容易为周围人主导无原则地大讲实话。肖戈注意到了自己的这个倾向,并用强大的意志力强行进行压制。他的压制可以说很是成功,但却意外地诱发了麻骨另一个原来不太为人重视的作用,那就是产生大量的幻觉、幻视、幻听现象。肖戈在整个行动中不得不时时分辨现实与幻觉,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此案以后,甚至有研究人员针对肖戈的表现写了一篇论文,专门论述毒品的某一作用被压制时其他作用是否会反向增强的问题。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肖戈还能够以一副话痨的样子和对方聊起来没完。
他还记得走向交易现场路上的话题,是讨论“杨老大”怎么长得不像云南人,答案是杨是来云南捞世界的甘肃人,这些细节肖戈都能准确地回忆起来。
真不知道国安一线行动人员是怎样训练出来的。
肖戈苦笑说,“当时如果跟小姐那啥一下,可能会有些缓解。”
“那你怎么还要先和他交易呢?”
“我知道他后边要干什么?夜长梦多,我哪儿敢玩邪的啊。不过,那小姐可确实是……”肖戈打住话题,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我知道他是装的,肖戈的战友评价他的一大特点就是经常“犯坏”。
在卫生间的肖戈可顾不上犯坏,他用从没有过的严肃要求指挥部:“请你们千万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走进设在一个标准间里的交易现场,肖戈才松了一口气——这里的桌面上摆满了毒品。
终于等到这个时候了!
肖戈问杨老大:“是四号?”
杨老大回道:“是,你要的两公斤,都准备好了。”
肖戈转头对夏某:“大哥,我觉得你说有道理,一半麻骨一半四号吧,价钱按你说的算。”
夏某翘起大拇指,说好,想了想又为难地说,麻骨只能论片,不能论公斤算,里面有添东西。
肖戈说不要紧,你按一片含多少,算好了足片数给我就行。
夏某同意。
……
肖戈干嘛把事情搞得这么麻烦?他为了让夏某多说话啊!
双方谈判已毕,夏某让“杨老大”(开车)去取麻骨,说好点清片数后由肖戈给“马仔”电话,即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