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南明那些事儿 > 第十三章 中兴

第十三章 中兴(5 / 9)

的“同僚”佟养甲成了总督,他连巡抚都没能混上(佟养甲一起兼了),只得到一顶两广提督的帽子。

凭什么?就凭佟养甲出自“辽人”世家,是正儿八经的汉军正蓝旗人!

干活少不了,封赏靠边站。——这就是金声桓、李成栋人生的宿命,也成为他们奋起“易帜”的内在原因!

光有内因也不行,不然李成栋早反了。他虽然心里憋屈,但环顾一下四周,西面的“逃跑帝”一直在跑,东面的福建是一团浆糊,北面的湖南朝不保夕,南面的大海浩淼无垠,李成栋最后还是决定忍气吞声。

李成栋“易帜”,缺少的不是理由,而是勇气!

李成栋决定“易帜”,因为他找到了勇气。这份勇气,来自“岭南三忠”前赴后继的抗争,来自金声桓掷地有声的倒戈,来自何吾驺矢志不渝的策反,来自爱妾赵氏的以死相逼。

勇气,终于在李成栋的内心中化作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于是,“毁三观”2.0横空出世!

李成栋的选择

李成栋“易帜”后,盛情邀请永历朝廷返回广东,移跸省会广州,但遭到瞿式耜的激烈反对。他担心朱由榔从自己的地盘上溜走,变成别人的傀儡,因此极力主张移跸桂林(朱由榔已逃到南宁)。

永历朝廷这下热闹了,皇帝在南宁,首席文臣瞿式耜在桂林,最有实力的武将李成栋在广州,稀里糊涂就成了三个“首都”一起办公。

不过,这种混乱的局面很快就有了改观。经反复协商,掌握军队的李成栋占了上风。八月初一,朱由榔搬回了原点——肇庆,未能如愿的瞿式耜愤然留在桂林。

朱由榔原本已经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但金声桓、李成栋的“义举”让他看到了希望。特别是李成栋反清归明,“三王”军队悉数撤出湖南,广西东面、北面的军事威胁荡然无存,无疑是永历朝廷的最大利好,曾经作恶多端的李成栋也算是立了一次大功。

李成栋被永历朝廷封为广昌侯,不久又封惠国公,但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他发现有点不对劲:怎么陈邦傅也因“护驾有功”封了庆国公?——老子都反水了,他护哪门子的驾?

让李成栋感到更加凌乱的事情还在后面,马吉翔向李成栋索要广东官员封赏的名单,结果朱由榔一字不改,照单办理。——与其说是“皇恩浩荡”,倒不如说是对马吉翔言听计从!

陈邦傅搭“顺风车”,马吉翔锋芒毕露,让李成栋感到无比寒心,他得出一个结论:“我弃老母、幼子为此举,惟望中兴有成,庶不虚负,今见权奸如此,宁有济哉!”

能被初来乍到的李成栋一眼看穿,永历政权的透明化、公开化建设确实相当到位!

尽管对无可救药的永历朝廷有些灰心丧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成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广东“易帜”,给江西的金声桓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但南昌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六月初三,王得仁率部出城迎敌,遭清军击溃。七月初十,清军包围南昌,开始以挖沟的方式断绝南昌与外界的联系。金声桓、王得仁屡次出城作战,虽有一些战果,但终究没能改变清军围困南昌的既定计划。

金声桓的日子不好过,此时的李成栋也很头疼,他同样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多重选择。

留在广东保护朝廷?——永历朝廷水太深、人太黑,李成栋已经失去兴趣了。

去湖南?——“三王”军队虽然撤了,但跟何腾蛟扯不清楚。

去福建?——那里就是一团浆糊,更扯不清楚。

唯一的选择——北上江西!

实事求是地说,李成栋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但不完全正确。从南方的形势来看,李成栋北上江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他去江西干什么?

这还用问?当然是支援金声桓!——其实未必!

李成栋率部于八月出发,进抵广东、江西边境的南雄府,接着就做了一件事:招降清军赣州守将。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李成栋率军进入江西,一点也不像是去支援金声桓。此时的金声桓、王得仁正在南昌苦熬,能熬多久很难说。如果李成栋真想支援,必然会绕开赣州,直抵南昌,跟清军抢时间,哪里还有闲工夫坐在南雄府跟赣州的顽敌磨嘴皮子?

其实,李成栋进入江西有且只有一个目的——扫清赣州清军对广东的威胁!

可以说,李成栋的选择既是葬送金声桓,也是在自掘坟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金声桓没了,即使拿下赣州,李成栋在广东又能守住多久呢?

接到李成栋的劝降书后,据守赣州的刘武元等人假意接受,以此拖延时间、早作准备。九月下旬,自以为得计的李成栋率部慢慢吞吞翻过梅岭,兵分两路开进,于十月初一抵达赣州城下。

李成栋原本是来“受降”的,结果还没站稳脚跟,就被出城迎击的清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撤到南安,李成栋自己一溜烟跑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