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1) (3)(2 / 11)
周,岐山城,王宫大殿。
“……妖物泛滥,文武凋零,外镇割据,不遵号令,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商汤已然几近崩溃!老臣姜尚,愿代王执鞭,领军东征!混一天下,奠定我大周千秋大业!”
姜尚用尽底气托出的浑厚声音在大殿中回响,还真是庄严肃穆,有一番谋国重臣的味道。早已经得到消息的几名重臣群起附和,纷纷请缨,愿随军出战。
以无后顾之忧的倾国之力,再配合以百万戎族,去讨伐一个内忧外患、残破不堪的商汤,谁不愿意去拣一番功劳呢?
姬发高坐王位,颔首微笑,当下拍板,决定东征!旁边的内侍端出早已经拟好的王旨,大声宣读:“孤顾念上天好生之德,以为天下人类同为一家,而今东土商国妖氛盖地、生灵涂炭!而商君不能顺应天道、护佑众生,孤当奉天承命,挥戈东指,救黎民于水火,灭妖氛以虎贲!姜尚接旨——!”
“臣——在!”老姜尚跨前一步,躬身接旨,他这姿势,真是历代帝王理想中的“神仙”楷模!
“授姜尚为相国大将军!总领一应东征兵马事!总领全国军事、民事,务必不惜代价,攻灭商汤!”
“臣领旨——谢恩!”
“南宫适接旨!”“臣在!”…………朝会进行了一天,上半天姜尚滔滔不绝说完东征的必要性,然后开始调配人手,中午用过了午膳,下午又详细筹划起东征的兵马钱粮来,朝中非核心的一般臣子是不能参与的,已然退朝回家。
这次东征,调动了周国所有的力量,前、后、左、右、中、卫六军全部调动,起初被犬戎消灭的后军也恢复了建制,而且,原本没军三万人的员额,也是大大的扩充。好在西周立国几百年来常与犬戎激战,国民多尚武,一时间倒也勉强征到足够的兵源。
前后左右四军每军都增加到五万人,中军和卫军增至六万,六军全起共三十二万!杂役牲畜等加到一起,这支大军竟然有活口八十万!每日消耗粮草便是一个惊人数字,好在潜伏在北侧山沟里的戎族得到了全心全力配合西周的“神旨”久久电子书,向周军提供了数额巨大的牛羊,充作军粮,倒可以维持这支人数加运力牲畜共一百二十万口的超级大军征战三个月。
东征是成是败,一切都在三个月内见分晓!
中卷 荆棘满途
23奇袭叁山旗蔽日 生擒杨戬土行孙(1)
叁山关外,旌旗盖地、画角联营。无数的周军像是从地下钻出来似的,毫无预兆的出现在邓九公的眼前,九公心里一沉,周军中必然跟随了道德之士,否则不可能毫无蛛丝马迹的行军数百里来到城下,看来,这次是动真格儿的!
邓九公嘱咐城上校尉小心城防,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向自己汇报,然后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走下城墙。邓九公倒不怕周军来战,但这次袭击太过突然,他完全不知道周军虚实,心中的压力不禁大了几倍。
所有叁山关的镇军全部收缩入关城。要说守城,还是分兵一部,在城外险要处扎下据点,和关城互相呼应、牵制周军,更有奇效。可是,这次周军来的人数实在太多了,邓九公匆忙撒出去的大批探马都已回城,据他们所见,城外周军竟然不下五十万人!即便抛去可能的杂役,战士也会有三十万以上!
邓九公起初完全不相信这个情报,西周全国才多少军队?六军一共不过二十万人!只因为周军素质精良、地理熟悉,才在商国大军的压力下生存了这么多年。这次能来三十万人?岐山城他们不要了?要知道,周商边境,一线有三个关口,除了自己的叁山关,南边还有汜水关、青龙关,汜水关的韩荣、青龙关的张桂芳任何一家都有十万镇军,拿下空虚的岐山城易如反掌!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叫人想不通、猜不透!那个新继位的姬发疯了不成?
依城外出现的周军人数来看,分兵已经成为下策,敌人充沛的兵力使“牵制”二字无从谈起,集中据守,撑的时间还长一些。邓九公打定注意,拉过帐下先锋将太鸾,调出最精锐的一队斥候,打发他们去汜水、青龙二关告急。
太鸾带着三百精锐像离弦之箭般刺进周军联营的时候,邓九公又登上城楼,在城上细细观察周军的反应。出乎九公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周军大营被这仅仅三百多人的突然一击搅得大乱!邓九公看得仔细,这些周军虽然服饰一致,可是好像彼此间极为陌生,周军将官只能管自己的那点儿兵,相邻的部属都喝呼不动,甚至好几支部队连高级将官的命令都不理!
邓九公嘴角绽出一丝微笑,果然,周国不可能短期内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强行扩军的结果只能让兵员素质下降,不堪一击!看这批周军,军内号令不行,法度不遵,就像一盘散沙!邓九公遗憾的叹口气,刚才若是全军出击,说不定可以一战而胜!
太鸾势如破竹,已经打穿了周军营盘,一众快马绝尘而去。邓九公意想中的道德之士没有出现,周营先是驰出几只看上去颇为精锐的人马,在混乱的营盘边列阵,阵对叁山关城,绝了邓九公出兵补击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