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2 / 2)
下随口扯了来唬繁露的罢了。
“唬人的。”
“那你两个什么时候成了,记得请我这个大哥一杯酒。”
忽然想起那日送颜如玉走,两人在树下牵住的手,他虽然没有主动握住自己的手,但也没有反抗,就那么在衣袖遮掩之下,任自己牵了他,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会儿。
赵子宴的这一杯酒,不知要等多长时间,也不知他能不能喝得上。
“嗯。”
一路随着游人到了山上,总算见到了那个寺院,寺院不大,年份也久,黄色垣墙色彩稍淡了,但不显破落,更显庄重,三道门并立,正中伽蓝寺三个字古朴端正。
秦书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后这才走了进去,赵子宴看了好大一会儿,这才学着秦书的模样,跟着走了进去。
没走几步便是大雄宝殿,模样庄严,但到底年份多了,更显古朴些,香客络绎不绝,进进出出,面色虔诚。
赵子宴拉拉前面秦书的衣袖:
“嗳,我说,你真的要去拜一拜?”
秦书点头。
赵子宴指指周围的香客:
“你看这么多人烧香拜佛,供在龛上的那尊泥人,真的可以保佑得了这些人吗?”
赵子宴一向对这些东西不相信,秦书也不去纠正他口中的那尊泥人。
“你在外头等着我罢,无聊了自己转一转,我去去就回。”
赵子宴浑不在意,“你快去快回。”说罢转向后面去了。
大雄宝殿内烟雾缭绕,正中间的香炉里袅袅青烟缓缓而起,正中间供着释迦牟尼像,眉目慈和,拈花而笑。
秦书其实也不知道,赵子宴问得那句话,龛上的这尊泥人真的可以听到那么多人的愿望,并真的能保佑这苦海的芸芸众生吗?
若能,为何世上仍有人于苦海中挣扎不得救赎?若不能,又为何一个个前赴后继,虔诚跪拜于蒲团之上,只为求一个心安吗?
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才会想起来求这诸天神佛庇佑。
尽人事,听天命,先要尽人事,然后才要听天命。那那个时候的宋进,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跪在这尊佛前的呢?他又求了些什么?
秦书不得而知。
接了小僧弥递过的三炷香,恭恭敬敬插进香炉里。
来时想着求平安,求康健,求称心如意,到了这一会儿,竟是半点儿愿望想不出来了,也许是要求的太多,也许是要求的太难。
更重要的是,与其拜佛,让颜如玉受神佛庇佑,不如求自己,让自己来庇佑他,保护他,不辞生死,这比神佛护佑要靠得住的多。
想来赵子宴在外面等得也急了,秦书抬脚正准备走,一直在旁诵经的老方丈却起身叫住了他。
“我看施主,好生面熟。”
秦书一愣,不敢怠慢:“见过大师,故人曾经来访,今怀远寻旧迹而来,与大师未曾谋面。”
“可是宋施主?老衲如今还记得。”老方丈说起来也是无限感慨,“只是可惜了……你是他的什么人?”
什么人呢?宋进与他未曾谋面,关于宋进的一切,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可是宋进,却一直影响他至今,让他避无可避。
“有缘人。”
方丈点点头,不再多说,秦书忽然想起什么来,“大师可方便告知,故人安身之处?”
“寺院之后,草长得最高的那方旧土即是。”
“谢大师。”
秦书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在寺院后院寻着了赵子宴,拉了便走,赵子宴一个趔趄,“你做什么,不怕惊扰了佛门清净?”
这时候倒是想起佛门清净来了,方才说一尊泥人的时候怎么不去想一想是对佛门的大不敬呢?秦书也不管他,径直出了寺院大门,找了条两寸宽的小道,往后面走。
小道曲曲折折,想是前来祭拜的香客踩出的,走了不过一小会儿的功夫,便瞧见了挨挨挤挤的几处坟冢墓碑,有些碑文已经不可辨认。
赵子宴撇嘴,“你就是拉着我来看这些的?这是……嗳?你看那是谁家的亲人,怎么如此大意,两座坟上的草都长一人高……”
转脸却见秦书直直盯着那方土,眼睛眨也不眨。赵子宴吓一跳,忙拉他:
“喂,你中邪了?”
秦书挥开他的手:“那是宋进……”
赵子宴也睁大了眼,似是不敢置信,指着道:“你说那是宋进?那旁边另一座……”
秦书深深吸了一口气:“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