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事情乱纷纷(7 / 9)
韦大人就知道,也只明白王妃回来后,往外面快马送了一封信。
他只能明白这些。
家里有韦姨娘,赵赦和真姐儿两、三个月不在的消息韦大人早就知道。要是赵赦单独不在,别人不进来请安,未必知道真姐儿也不在。只有家里有人,又是虽然请安不多,三、两天去请一次安的姨娘,所以王妃不在,也是知道。
一个小小的动向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韦大人抚须想了又想,往军中去的信每天无数,这一封他是觉得可疑,未必就有什么关系,
当官的、为宰的人,没有不想站稳脚根,稳固自己关系的。韦大人想真姐儿突然先回来,要么得罪王爷,要么是王爷不喜欢。还能有别的原因,她会一个人先回来。
别人的夫妻关系,有时候自己其实未必明白。
案头上放着几封书信,韦大人露出笑容,王妃聪明的名声在外,这件难题就交给她吧。韦大人走出门来命人:“备轿,我要去王府。”
微雪飘融,真姐儿临窗正在写字。手中是上好的紫毫笔,笔下不是澄心堂纸,也是上好梅花笺。笔下落在纸上,给赵赦记了一大过。
这是真姐儿自己的功过簿子,是回家后左思右想,觉得赵赦抛下自己太不应该,气无可气时,给自己的丈夫准备了这样一个簿子。
“这样不对,这样不好,”真姐儿再念叨几句,就听到外面窗下赵如在回话:“韦大人说有要事求见王妃。”
真姐儿放下笔,很是谨慎地道:“书房里张先生不在?”展祁为给商少阳制造巧遇族妹的机会,名义上是乞假回家。俞道浩在军中,只有张士祯在书房里。
“韦大人直接来见王妃,说这事情王爷不在,只有王妃能够定夺。”赵如又回过,真姐儿还是想了一想才回话:“请他小花厅中候我。”
这是目前赵赦表面上最为倚重的西北本地官员,真姐儿也不是糊涂人,可以掂量出来韦大人要见自己的份量。
要么他真的有话说,要么他刁难人。一般的事情,韦大人可以自己做主,重大的事情,书房中又有张先生会直呈赵赦,所以韦大人此次来,只能是刁难人。
说直白些,真姐儿觉得自己应该小心。
如果是亲信官员,可以直接请进来见。因为赵赦对韦大人不放心,知道的真姐儿只能换衣服出来见他。
遍放紫檀木雕,生了火盆的小花厅上,韦大人恭敬呈上几封书信:“这是陆白关林四家的辩解,想来他们别有奏呈上来,这是给臣的,臣不敢耽误在手中。”
真姐儿接在手上,第一封信是陆家的,信中备细说了马会上的事情,最后,是为自己推托。声称通敌一事,自己家里绝无仅有。
第二封信是白家的,也是声声喊冤枉,不过白家在信中,说是受关家拖累,至于什么事情,到没有细说。
林家的信也是如此,不过多了一个对于草场分布的不满。关家的信,让真姐儿看得抿唇而笑,这个关二,实在可笑!
马市上噶里都被赵赦乱箭射死送到关二帐篷里,让他好好解释他这个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关二先是抵挡不认,后来被指认这的确是突厥大将时,关二敏捷的做了一个动作,把矛头对着当夜失踪的赵赦一行人。
声称他并不了解噶里都底细,是他们自己杀自己才是。
真姐儿笑了一声:“下面奏上来的事情,从来是仔细的。”要不是自己当时在场,还真的会以为是别有奸细。
“王妃所言甚是,以我来看,这来马市上捣乱的人,肯定不是好人。依这关二所说,这一行捣乱的人先是乱开高价,幸好关二一力顶住没有把良马卖给他们。想来他们不满,不知何故趁夜又自己内哄,”韦大人说得仿佛胸有成竹,如他亲自看到一样:“这马市上将军是王爷亲自委派,不想,也被他们逃走。”
手里掂着信的真姐儿笑容自如:“韦大人,依你看,如何追查这事?”韦大人当即侃侃:“奸细出没而没有被发现,马市上将军当有罪责。当然这人把关二蒙蔽,也是扮得相当不错。王爷征战需要良马,关外陆白关林四家中,理当挑出一、两家来格外优遇,让他们尽心尽力效劳。”
“依你说,这关二这一回,反而是有功的人?”真姐儿小小银牙咬了一下,果然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好,要不是自己在那里,估计也能被糊涂。
那马市没有去过的,听到会以为是集市。其实是四处无挡头的一处空地,有人想来就可以来了。马市上的将军们,何罪之有?
这种官僚主义,也是中国独特的产物。
韦大人着实收过关二一批财物,而且历年和关家关系也不错。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就是许在关家,关内关外互通款曲,大家以为裙带。
要说西北溃烂无人时,着实这些人过得不错。现在赵赦来了规矩严紧,不喜欢的人着实不少。
“这关家以前是在关内,后来慢慢迁到关外为草场大养马方便,要说陆白关林这四家中,关家的根基是最深的。陆家虽然年头久,在关外的名声远远不如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