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 第 7 部分

第 7 部分(3 / 3)

我们不一定非要对这两种说法做出取舍。将工人动员起来的因素,也促成了一个政权的上台,而“新政”正需要这一政权来改变联邦政策。就算罗斯福并非单枪匹马地为强大的工会运动创造了条件,单就政府从老板代理人转变为工人保护神这一点,也无疑促进了工会的蓬勃发展。

不论政治、“大萧条”与组织状况各自在工会的兴起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我们所知的工会的一切都说明,在中产阶级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工会的新力量居功甚伟。许多学术研究表明,与“大压缩”有关的工会影响主要有两个。第一,工会提高了会员的平均工资,同时间接地、幅度较低地提高了非工会成员工人的工资,因为在未建立工会的公司里,雇主为了减少工会运动对其工人的吸引力,会主动加薪。所以,工会有助于缩小蓝领工人与薪资较高的经理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二,工会有助于缩小蓝领工人内部的收入差距,因为工会可以为收入最低的会员谈判争取较高的工资增长,助其追赶收入最高的会员。反工会的雇主在努力抵挡工会组织者的影响时,也会带来类似的效果。换言之,工会对工资的上述影响恰好就是我们在“大压缩”期间看到的情形:与经理、专业人员相比,蓝领工人的工资上升,同时蓝领工人内部的工资差距缩小。

不过,单凭成立工会并不足以带来完全的“压缩”效果。彻底的转变还有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情形。

让人匪夷所思的战时工资

在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情况下,政府至多只能影响工资,而不会直接设定工资。但在20世纪40年代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因战争之需,美国经济的命脉多少是由政府直接掌控的,政府运用其力量实现了重大的收入均衡化。

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NWLB)其实是在1918年由伍德罗·威尔逊建立的,其职权是仲裁劳资争议,以避免爆发罢工,破坏战时工作。该委员会在行事时偏向劳工利益,保护工人结社权与集体谈判权,推动制定最低生活工资标准。工会参与率在短期内近乎翻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劳工委员会遭撤销,联邦政府回归传统的亲雇主立场。如前所述,劳工被迫步步退让,战时的收获也付诸东流。

但珍珠港事件后一个多月,罗斯福便重设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而且这次职权更大。战争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促使政府对许多关键日用品采取价格管制。倘若战争需求引发的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大涨,这些管制措施将难以维持,于是联邦政府也将许多关键性国民产业的工资置于控制之下。这些工资的任何增长均要经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批准。实际结果是,政府不仅开始仲裁纠纷,而且开始为私人部门指定工资率。

有鉴于罗斯福政府的价值观,毫不意外的是,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制定的规则倾向于使低薪工人工资的提高幅度大于高薪工人工资的提高。罗斯福颁发一道指令,规定低于正常标准的工资应加以提高,根据该指令,雇主可不经批准自行将任何人的工资提高到每小时40美分(相当于今天的每小时5美元),或在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地方办公室的批准下将其提高到每小时50美分,而继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