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男儿功业(6 / 9)
,不叫请礼,而叫“传礼”。用的同样是彩帕,绣的花样是一样的,但是会多加上一行字“服礼上祀”。神宫传礼不受次数的约束,接受到的人家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比如重病,外出探亲无法赶回等等,否则不能拒绝。神宫传礼也不考虑门第,只根据占卜的结果来安排。
对韩家来说,神宫传礼由于范围很广,连他们这些服礼人家的长辈都不可能知道协礼之人的来历,这倒是减轻了很多心理负担。这几天内,紫媛忙着根据神宫的要求给韩琳准备服礼应用之物,特别是要做新的衣服和采买发饰用于“更服礼”。衣服还是在挽春家的店里做的,挽春倒是格外殷勤,连钱都不肯收,只说是给琳姑娘的贺礼。挽春的夫家对这个能干漂亮的媳妇满意的很,和大多数安靖女人比起来,她对夫婿真是温柔体贴,疼爱的无微不至。对岳父也格外孝顺,晨昏定省,伺候周到。她夫家长辈原先还对他们选个异国难民有微词,这些日子下来各个羡慕,说老头子真正好眼光,小郎君也是好福气。竟然因此还让好几个同样想要招赘的人家也动起这些陈泗难民的念头。
正因为挽春的夫家对这个媳妇太满意了,连带着也感谢上了肯“出让”的韩家。在安靖人来说“小妾”什么的身份是不被认可的,但是主奴关系则受官家保护。挽春是韩家的奴婢,他们若是坚决不放,或者漫天要价,也真没法子应对。但是韩庭秋放人放的干脆且漂亮,之前虽然收了挽春自赎的银子,之后拿到西山景晴的“援助款”又让紫媛买了东西当作贺礼送还了她。挽春的岳父因此也对韩家人有了好感,紫媛、韩琳等每次来买东西,都嘱咐家人当自家亲戚招待。紫媛有时候想想就好笑,心说这家人真把他们当“姻亲”来看待了,可这算哪门子的“姻亲”呢——挽春的娘家么?这次韩琳服礼,全套衣物就是挽春的岳父提出“算我们给韩家姑娘的贺礼”,还另外送了一套首饰给韩琳。紫媛自然不肯收,他还一番诚意的对紫媛道:“我是真心感谢娘子,把那么能干一个姑娘从你们家抢走,我心里一直不安,现在就算让我们还点人情。”紫媛更加好笑,心说能干不能干的,不关她的事,更加不关韩琳的事,真要说“对不起”,实在该和庭秋说去。不过这家人真要这么跑到庭秋面前“表示谢意”,恐怕是要把他气到吐血。
转眼就到了服礼之日。
女子成年,这是一个家族的盛大节日。
韩家所有长辈,包括韩琳同辈的兄弟姊妹都要出席服礼大典。其实在到神宫商议服礼之后,紫媛已经明白景晴那句“对韩家大有益处”的意思。在此之前,和他家亲近的当地人家主要是几个近邻。其他的虽然不明着排挤,但也是看在他们家有贵人扶持的份上。可这些天,整个巷子人家的态度都变得亲近起来。特别是各家男子们愿意来他们家串门,和庭幕庭秋等男人亲切说话。各家的孩子也愿意和韩家的孩子们玩耍了。
紫媛知道,通过这一场服礼,这些邻居终于认可他们是“安靖人”了。
服礼在神宫有条不紊的举行,庄重而神圣。韩琳和其他二十余名妙龄女子一起在神官们的引导下,在水缨女神的注视下通过一个又一个环节的仪式步入成人。观礼到执觞礼结束,大神官为每一个行礼女子斟满一杯酒,女子一饮而尽。家中的成年亲属们也跟着饮酒一杯,以示庆祝。然后家属们各自归家招待来道贺的亲友,行礼的女子们则留在神宫举行暖席礼。根据仪式,他们要到第二天早上在神宫中再次进行敬拜神明的仪式后才各自归家。
紫媛也在家里准备了宴席,宴请四邻,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关系好的同样定居在这个巷子礼的难民。这些难民之家对于韩家女儿做这么件“惊世骇俗”的事,心情都很复杂,自然是不能接受的为多,一时间闲话满天飞。但是真正到行了服礼,很多人又羡慕起来——从此就融入安靖了,在此之前保里通知他们,官家允许韩琳正式落户,为她办理户籍,从此就不再是难民身份,而是堂堂正正的安靖子民。这意味着韩琳可以离开集庆到别的地方定居,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购置田地房屋,甚至获得了经由地方官举荐入官的资格。
当然,还是有人怀着“做这样的事,看以后回去了,这家女儿怎么配人,谁会要……”这样的想法。但也会被人反驳说:“非要嫁你我陈泗人么,人家可以娶安靖的男人。”于是说话的那个顿时就无语了。
果然,这天韩家的服礼酬宾宴席上就有人试探着提亲,紫媛一概含笑婉拒:“我家小姑刚刚服礼,对安靖种种尚在学习,一时不敢定亲,怕耽误了人家好男儿。”
第二天早上,韩琳回来了,含羞带笑。紫媛偷偷问她怎样,扭捏再三,说了句:“很好。”这么害羞过了一天,到晚上才悄悄和紫媛说了些经过,说神官对她很照顾,行礼之前多番安抚。行礼之后又带她拜了水缨女神,和她强调这只是一个祭祀神明的庄严仪式等等。紫媛听了觉得神宫事事周到,然后对着韩琳正色道:“你虽说行了暖席礼,安靖也和咱们那里不一样,不要求女儿家守贞。可是也千万莫要放纵自己。”韩琳笑道:“嫂嫂放心,我懂得的,就算是我们陈泗,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