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春(2 / 6)
食,做好一切准备,韩庭秋却忽然通知全家:“我们不去庐裘了,转道向北,去冰河关,投奔安靖。”
可想而知,这个决定激起渲染大波。反对最激烈的是他们的堂兄韩齐,他的理由非常充沛,庐裘近在眼前,那里有韩家至交,等到安定下来,凭着韩家百余年名门声誉,在庐裘得一官半职并不是难事。
韩庭秋冷冷道:“那么一大家子,有女人有孩子,寒冬时节穿越三百里荒漠,这是找死。准备再多的东西有什么用,一路上那么多难民,各个都饿得要死,那时候身上东西越多,越招祸。从这里到安靖冰河关不过五十里,冰河关内就有集镇村落,倘若只有你我几个男人,当然可以冒险穿越荒漠,但这一大家子,冒不起这个险。”
韩齐用看怪物的表情看着他,吼道:“你要去安靖,你疯了是不是?你难道没有听说过,那个地方是男人们涂脂抹粉,娇滴滴依在女人身边求口饭吃的疯狂国家。我韩齐七尺男儿,就算是死,也不会去那种地方受辱。”
韩庭秋神色沉静,缓缓道:“我决心已定,不愿意的,就此分别。”
韩家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子分裂为二,一半家人跟随韩齐等投奔庐裘。韩庭秋望着自己的弟弟,沉声道:“你怎么说?”
庭幕象过去二十年的每一次那样,平静的回答:“听阿兄的。”
紫媛来叫他们吃饭,今天是元宵,每个人的碗里都多了一小块肉,即使在逃难路上,她也想给家人节日的喜悦。紫媛是韩庭幕的妻子,两人相伴已十三年,纵然经历了半年的风霜,眉目间依然秀美出色。一家人正吃饭,客栈的掌柜过来送了一大碗蒸菜给他们,说元宵佳节,与客官同庆。这位掌柜三十来岁,身材高大,说起话来十分利落。站在她身边,紫媛就显得太过娇俏,也太过文雅。掌柜向女眷们打了个招呼,又道:“今天是元宵佳节,娘子怎不带大伙儿出去走走?”
紫媛低声道:“逃难之人,哪有这个心思。”
“嗨,逃难不逃难都得活下去不是,就是日子不好过才今朝有酒今朝醉。带大伙儿出去逛逛,花不了钱。你们不知道,咱们这里元宵节就重一个热闹,还有不少店家把店里的东西免费让人尝。”又看看他们:“过了明天,年庆就结束了,娘子就能出去找份活干,咱们集庆现在最缺的就是人,不愁。”
紫媛谢过,送走掌柜,韩庭秋抬起头温言道:“庭幕和弟妹带着几个孩子出去走走吧,入乡随俗。孩子们这半年过的也不容易,让他们开心点。”
集庆的元宵夜果然热闹非凡,但在紫苑眼里,并没有让她惊动的地方。故乡有更盛大的节日,更热闹的集市,更华丽的物品……就像客栈掌柜说的,的确有摊贩商家送点小食给游人品尝,而在神宫附近,还有施粥的铺子。普天同庆之日,集庆城中没有饥饿之人。紫媛弄到了一点汤圆,分给两个年幼的孩子吃,一家人也被热闹的气氛渐渐感染,一时忘掉颠沛流离,感受着一时喜庆。顺着人流一路走着就到了最热闹的地方,彩楼高架,彩球飞舞,最高处还空着,等到吉时将灯笼送上,叫做“高彩”,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韩梅紧紧拉着紫媛的衣角,仰着头,看了许久才看到顶,惊道:“好高啊,这么高怎么爬得上去啊。”紫媛也不明白,就有旁边听到人笑着说:“若没有一身好功夫,哪里配给我们集庆城点彩。”然后就是七嘴八舌的议论,比如去年是左营大将军点彩,几步就跳了上去,何等气势;前年又是哪个键儿登楼,赢得一片喝彩等等。
此时已经有人挑战点彩,多半都是军士,但是今年的彩楼结的太高,连着几人都没能成功。紫媛不由想:“要是一直没有人成功怎么办。”但是围观的人显然没有她这种担忧,在他们心里扶风人才济济,总有人能点彩成功,为全城添福。
人群忽然向两边分开,短暂的寂静后一片欢呼。韩家的人惊诧的顺着人们的目光望过去,见对面分开的人群间几骑缓缓过来。为首一人骑着一匹青骢马,一身行游的利落打扮,两边的人都在高呼,叫的是:“小侯爷,小侯爷——”来人到得台前下马,扎了扎腰带,取过彩灯,竟然是要点彩的样子。人群更是疯狂,“点彩,点彩”的呼声如山一般。紫媛等人这才看清,这个被人群簇拥欢呼的“小侯爷”乃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女,容貌看不太清楚,但是长身玉立。但见她一手执灯,几个起落就到了彩楼最高处,将彩灯挂上,然后向外一跃,抓住台侧装饰的彩带,稳稳落在地上。
一时间呼声山动,少女在台上拱拱手,朗声道:“愿扶风风调雨顺,各位乡亲安居乐业。”
韩梅目不转睛的看着,直到少女下台上马,才道:“婶娘,这个姐姐好威风!”
此时紫媛已经从旁人那里知道少女的身份——扶风大都督的女儿,西山铭霞。
城楼上子夜钟声敲响,清渺三年的元宵过去了,这一天正是立春节气。
傍晚时分,韩庭秋和韩庭幕才回来,女眷们已经准备好晚饭,然后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兄弟俩人。韩庭秋一向是喜怒不行于色,庭幕则在兄长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