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坏话(2 / 3)
,长大了是个女英雄。刘.胡.兰,十三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她为人民而牺牲,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今天我们跳的就是“一条红纱”。
正好看见王雨果路过,我赶紧停下来去追她。
“哎,王雨果——”
王雨果回头问我:“怎么啦?”
“那道题没有答案,我胡编的。”怕她再次潜逃,我一口气快速把话说完。
王雨果愣了愣,而后咧嘴一笑:“我就说嘛,怪不得我想不出来。”
我礼貌地冲她一笑,忽然听见她说“放学一起回家”,瞬间我的笑容卡在脸上,像阴魂一样久久不散。
新一轮的折磨随即展开。
放学回家的路上,王雨果热情邀请我一块儿背诵课文《火烧云》。
我稍微动了动心思,装作不经意间提起冯圣,好奇地猜测:“像他这样的好学生,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甭管什么课文,只要看一遍就会背了吧。”
王雨果反问:“冯圣是谁?”
“一班的冯圣啊,年级第一。”
王雨果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你跟他很熟吗?”
我谦虚地表示:“不熟不熟,人家年年考第一,我才考第几名啊。”
每句话我都格外强调“第一”,依王雨果的脾气,见不得别人比她优秀,心里肯定别扭。果然她一言不发,闷头骑车,我放慢速度没跟上她,她骑出去老远也毫无察觉。等她反应过来,背课文的心情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没多久,王雨果又提议:“咱们来背一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10到16自然段,我先起头。”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王雨果背到这里,点我的名字:“依依,你接后面的呗。”
我岔开话题:“哎你说,周.总理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也像冯圣那样,年年考第一。是不是只有考年级第一的人,才能像周.恩.来总理那样,长大后特别有出息?”
王雨果默默地选择无视我的问话。
终于有一天,在我第N次提及“年级第一”等字眼时,王雨果忍不住打断我:“依依,你是不是喜欢上那个叫冯圣的了?”
“没有啊。”我多么无辜。
“那你喜欢许君泽?”
“许君泽是谁?”
“也是一班的,那个冯圣的同班同学。”
“可我不认识他啊,一班的我就知道冯圣一个,因为他是年级第一嘛。”
气氛突然异常安静,夹杂一丝丝的尴尬。
沉默几分钟后,王雨果猛开口:“不好意思,明天我有事儿,上学不叫你了。”
被吓一跳后,我迅速镇定回答:“哦。”
“各怀鬼胎”的我们俩在楼道里分开前,王雨果说:“我看见学校墙上写了很多你的坏话。”
“啊?”
“我擦干净了,又在那儿盯过几天,不会有人再写了。”
“谢谢。”
平心而论,王雨果是个很有正义感,很认真负责的班长。
“那坏话写的都是你喜欢许君泽,你以后注意点儿。”
“行。”可天地良心,我确实不认识许君泽。然而也不存在向王雨果拼命解释的必要。反正自此之后,我重新恢复独自骑车上下学的生活,耳根清静许多,也省了许多口水。
中秋节那一天,爸妈带我去爷爷奶奶家。吃完午饭,我陪爷爷下楼遛食儿,远远地迎面走过来一个男生,长得很白,偏偏嘴唇红红的,像涂了大人的口红似的。我看他眼熟,不由得多瞧了几眼。谁知那男生无缘无故突然加速,冲我和爷爷飞奔而来。我吓一跳,还以为自己瞧出事儿了。
那男生停在我面前,表情紧张,却满怀期待。
“依依,我是许君泽,这一次能记起我吗?”
我当多大个事儿呢。
“我记得你啊,你不是一班的吗?咱们还是幼儿园的同班同学。”
爷爷对许君泽说:“我也记得你,上次就是你和冯家那小孙子踢足球,把我们家窗户砸破了。”
许君泽的笑脸立马变哭脸,边解释边后退:“爷爷你认错人了,我有事儿先走了。爷爷再见,依依,学校见!”跑得比什么都快。
我问爷爷:“咱家窗户破了?”
爷爷说:“冯家已经给装了块儿新玻璃。依依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