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2 / 3)
促成和维持重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方面,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有实证基础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法是可以自学的。最受欢迎的自助书籍,莫过于着眼于一个具体领域,应用基于经验的认知-行为方法,并由接受过该方法训练的、博士级别的精神卫生专家们写成。本书恰恰就符合了以上几条标准。
这并不是一本陈词滥调之作,这本书才不会对你说教什么“加油工作,多花时间干活”。当然,有时付出最大努力是很重要的。然而,人生中的许多成就,是一天天的努力积累而成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你摆脱拖延的干扰,让你活得更精彩,从而不必承受那些常与不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在本书中,你将学会怎样去使用这个认知、情绪与行为“三管齐下”疗法,用它来摆脱拖延的纠结,从那些你通常要拖延掉的时间里,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收获。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那些有截止时间和预定日期的任务,而使你免于“最后一刻的疲于奔命”。这个“三管齐下”疗法可以帮你做到以下几点。
·教你看清拖延行为是怎样运作的,以及怎样改变拖延思维(认知方法)。
·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使你即使面对不适的环境,也能坚定地沿着原路前行(情绪方法)。
·确定你的方向,落实在行动上,善始善终,运用你的知识,通过你的工作和成就取得成功(行为方法)。
这套“三管齐下”疗法,既可以使消极层面(拖延的层面)有所缓解,也可以用于强化积极的选择和意图。事实上,缓解毫无必要的消极事件(拖延事件)本身就是一件富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在任何一个方面有所进步,都会对其他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这套认知、情绪和行为方法,可以用于应对诸多领域的挑战,比如如何真正持久地改变自己。举个例子,在摆脱拖延的过程中,你不但能学会如何果断地应对挑战,还能学会如何将自己从这种压力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压力既是拖延的诱因,也往往是拖延的结果。
认知方法
认知方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你要重新思考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那些自动负性思维(ANT)。正是这些自动负性思维,给你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和自我挫败的行为。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要弄明白,何时、怎样去识别这种思维,怎样预防拖延,怎样让拖延之钟停摆。
你可以教自己去跟拖延思维争辩。你在整本书中都将看到关于如何争辩的指导、技巧和方法。拖延思维,如“我以后再做”的声音,代表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推理,而你将很快学会揭穿这种骗人把戏的方法。你可能害怕失败,原因是你害怕随后的被拒;你推迟行动,为的是避免那些原本子虚乌有的恐惧。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向你展示,如何识别和对付这些认知路障。
情绪方法
在拖延之前,你很可能已经体会到了某些形式的不快情绪,这些不快情绪都与开始这项行动相关。你可能觉得备受诱惑,想要避开这种紧张,换到一条阻力最小的路上。你可能想用一个让你更加安适的行为来转移情绪,来代替那些让你觉得不快的事情。然而,被拖延的任务通常并不会消失不见,令人不快的感觉往往还会继续纠缠不休,不管你怎样处心积虑、一意逃避。
拖延可能源于你对几类任务的情绪反应,这些任务或者错综复杂,或者迟迟不能给你回报,或者让你觉得沮丧、不快甚至如临大敌。这些任务可能唤起了你的焦虑。当这些负性情绪在你心底窃窃私语的时候,拖延就成了你再自然不过的一种反应。
你可能认为,某些任务必须在某种情绪中才能做。你可能认为自己只有精神振奋了才能开始行动。如果你要继续坐等精神振奋起来,那你或许可以到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里,给自己寻个角色演演。(“振奋的精神”爱爽约,戈多会放你们鸽子。)然而,面对不喜欢却必须要做的任务时,要想善始善终,最好用理智引导自己、强行跨越情绪的障碍,踏上富有成效的道路。在本书第二部分,你将学到很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帮助你扫除情绪障碍,迈向成功和幸福。
行为方法
当你拖延的时候,你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压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来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你也可能在做一些压力小却更重要的事。但是,多数时候你横生枝杈,却只是做着那些无足轻重的“鸡肋”事务。比如,宁肯去读报纸上的连环漫画,也不去仔细研究复杂的政府新规章,虽然那规章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你的经营策略。
从本书的第三部分中,你可以找到大量的行为方法,帮你控制住分心行为,而代之以富有成效的努力。
拖延思维、拖延情绪和拖延行为,当它们联合起来时,即便你一开始再怎么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