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明君的无奈(2 / 2)
力保他自己的亲侄儿!朕恐怕得向他保证不换太子,他才有可能赞成朕立淑妃为后。”
唐太宗所料不错,长孙无忌确实一心认为,太子只能是他的亲侄儿。甚至,尽管唐太宗声明不换太子,长孙无忌还是不放心,不肯松口赞同皇帝立淑妃为新后。只是,长孙无忌不能说他不信皇上的话,而得另找一个理由。
“皇上,”长孙无忌必恭必敬说道:“将近十七年前,皇上就考虑过立杨淑妃为后,与众臣商议,众臣皆以为不可。如今,众臣当年反对的理由仍然存在。”
“不!”唐太宗摇头否定道:“当初众臣都说,无忧才是朕的原配,而今无忧已经不在了。”
“那只是其中一个理由。”长孙振振有辞说道:“更重要的理由是,杨淑妃是前朝隋炀帝之女。百姓对隋炀帝的□□余悸犹存,怎会乐意让隋炀帝的女儿母仪天下?”
“十七年前,百姓对隋炀帝的□□或许余悸犹存,但现在,事过境迁,年轻一代根本没有经历过隋朝末年的大乱。”唐太宗辩解道。
“就算一般百姓不再记隋炀帝的旧恨,可是皇上要抓住的民心,并不只是目不识丁的匹夫匹妇,最重要的是读书人。”长孙无忌胸有成竹回应道:“大唐修的隋史,多方强调隋炀帝残民以逞。若皇上立隋炀帝之女为后,岂不是自相矛盾?如何叫天下读书人信服?”
这番话一针见血,使唐太宗想起,为了确定大唐的正统性,自己曾经授意修隋史的史官们,夸大渲染隋炀帝的暴虐,一笔勾消隋炀帝的建树。那么做的时候,唐太宗不免暗自对逝去的表叔兼岳父感到抱歉,但他认为有此必要,不得不为。想不到,那样的做法,却成了要立淑妃为新后的最大障碍!这么一想,唐太宗更觉得对不起淑妃了!同时,他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难以跨越的阻碍。他被长孙无忌说服了。
淑妃很快得知,皇帝这两次与立后有关的御书房谈话内容。自从长孙皇后过世以后,她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就都被淑妃收买了。
贞观十一年魏征阻止皇帝立洛湄为后,也是淑妃最先知道,一直到魏征去世之后,才转告洛湄。洛湄听了,不仅当场表示皇上该立淑妃姐为后才对,而且真的去皇帝面前为淑妃争取。这一方面令淑妃感动堂妹对自己的真诚,也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对洛湄刻意多加照顾,所有的努力果真没有白费!但另一方面,淑妃却又难免感伤洛湄后来居上,不只最得宠,而且还变成了皇帝心目中的最佳皇后人选!不过,淑妃已经无心吃醋了。李世民一次又一次毁弃对她的承诺,已经使她心灰意冷,而把生命重心改放到儿子身上。她想:既然洛湄真心支持恪儿当太子,就还是继续拉拢着洛湄,不要为皇帝最宠爱洛湄而伤了姐妹感情。
淑妃继承了隋炀帝杨广能够隐忍的性格。当隋文帝在位时,杨广为了讨好节俭的父皇,可以压抑自己所有的物质欲望。淑妃为了设法使李恪有朝一日当上太子,也可以咽下所有的不痛快。于是,当她对洛湄谈起封后不成之事,她的态度相当淡定。
“无论如何,姐姐都很感谢你,这么帮着姐姐跟恪儿!”淑妃温言软语说道。
“很遗憾没有真的帮上忙!”洛湄带着懊恼说道:“长孙无忌太可恶了!淑妃姐前朝公主的高贵身份,应当是优点,却被他说成无法弥补的缺点!皇上居然还说不过他!”
洛湄真的很想要淑妃當皇后,因為,皇帝最寵的原是淑妃,洛湄無意間取代了淑妃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淑妃都不計较,照样处处关怀备至。这使洛湄觉得实在过意不去,一心要竭尽一己之力来补偿淑妃!
“算了!别多想了!”淑妃心平气和说道:“何况,这一局棋还没下完呢!看样子,承乾与李泰相争,迟早有一天会两败倶伤。到时候,再请你多帮恪儿美言几句!”
“那是一定的!洛湄绝对会尽一切所能!”洛湄诚恳许诺。
淑妃淡淡一笑,轻轻点头,心中但愿所预料的那一天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