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部分(3 / 3)
心地望着胤祥的模样,目光如电:“怎么,你想替他求情?”
胤禛连忙跪下,目光坦诚地望向他:“皇阿玛,儿臣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求情?十三是您的儿子,您要怎么管教哪有儿臣置喙的地方,儿臣只是担心十三性子莽撞,不理解您的一片苦心。再说,要担心,十三是儿臣的弟弟儿臣固然是关心的,但皇阿玛也是胤禛的阿玛,您日夜忧心国事又要操心我们……儿子也是担心的。”
十三,终究还是没听他的劝。太子是疯狂,但也不必为了拉他下来而赔上自己啊,这种时候……他暗喟,但也明白,若不经此一事,只怕胤祥还心惦着那个位子。看不惯太子是一回事,但这些年因十三在众皇子中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及办事能力及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而令皇父青睐有加,常年外巡皆带在身边以示宠爱已经令他生出向往,更成了那些有心人的计划除去的钉子。
想到这里,他心中也颇为暗恼,尽管已做了准备,在这塞外还是有人手不够之虞,不然也不会慢了一步。
老十四,是他吧,真是好心计,好手段!他也觉得十三是他的障碍吧……
康熙定定地看着他,无声地叹了口气,声音说不出的无力表情又隐有安慰的喜悦,抬了抬手道:“你起来吧,且回去。”
“是。”他转身迟疑了一下,对满脸疲色、眼睛布满红丝的康熙道:“皇阿玛,儿臣献上的那几颗莲籽,您……不妨用上一颗,对身子是极好的。”
“回去吧。”康熙点了点头,步履迟缓地回了穹庐。
这一晚,康熙独坐了许久。
李德全进了几次汤膳又劝了几次歇息都被他挥退。最后一次,天色欲晓,他对李德全道:“去将四阿哥献上的那个青玉盒拿来。”
李德全很快将玉盒找来,又退了下去。
康熙打开,玉盒里放着六颗莲籽,一对金、一对银,鲜润的莹光微闪,另一对却是灰突突的石头颜色。他伸手朝向一颗金色莲籽,忽然想起四阿哥说他已试过,这三种莲籽的功效是石莲籽最末,其次是银莲籽,最好的属金莲籽。他将手抓向石莲籽,将玉盒盖上,道:“李德全。”
“奴才在。”李德全闪身进来。
康熙将手中的莲籽递给他:“将这莲籽磨成粉喂给十八阿哥,记住,这事儿你亲自做,完了你守在那儿,看着十八阿哥,有什么异状再来回朕。”
“嗻。”李德全躬着腰,小心地接过石莲籽。
第七十八章 康熙四十七年(五)
太阳还没出来,就起了风,飘起细细的雨丝,天色灰蒙蒙,地上的草看上去油得发绿,多了层厚重的感觉。
草原的雨雪是上天的恩赐,因为过后草会长得更好,牛羊能喂得更壮。当然,来塞外有着更重要政治军事意义活动的康熙不会这么想,不过,现在正好给他一个借口,不用见那些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不见利益不妥协,不耀武力不屈服的人。
他不想去猜测那几个被他圈禁在毡帐里的儿子,反而有些担心小十八,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可爱啊,刚到的时候他还拿着自己送给他的小弓箭说要抓兔子呢……他能抓什么兔子,自己要送他还不乐意,只能暗中吩咐护卫帮他。
一脸天真崇拜地叫着自己“皇阿玛皇阿玛”,小小地身子整天跑前跑后,遇到丁点高兴有趣的事都要跑来跟自己说,有点儿好吃的也拿来孝敬自己……自己真不该带他来的,塞外不比京城,天气变化大,他还小,难怪要病倒,可恨那些个太医,关键时刻没个顶用!
还有那些逆子,他心情复杂地抚着头又坐下,孩子养得太成材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就像参天大树茁壮成长,而自己却渐渐衰老,对着繁复的朝政越来越有力不从心之感,再不服输,身体也不如年青时硬朗,而他们,毕竟是自己的骨血,也曾经仰着小脑袋一脸崇拜地看着他、模仿他,匍匐着亲吻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