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部分(2 / 3)
小太监)去请了苏太医来。”
“嬷嬷做得很周到。”
这时机灵的贾氏已指挥了人抬了椅子过来,请苏宜尔哈坐下。谁知道还要生多久,苏宜尔哈可不耐烦踩着花盆底子干等,便不客气地坐了下来,又对贾氏道,“吩咐人搬些小墩子过来,你和乌嬷嬷也坐下,可别累坏了。”
竟把她和一个老奴才相提并论,贾氏暗恼,脸上却不显地应了一声,又着人搬了些墩子过来——因为乌雅氏也来了。
李氏被禁足没来,可这乌雅氏也太不安分了,这种时候没人吩咐也敢过来,打量着乌喇那拉氏现在“病着”,胤禛又去了塞外,便不把她这个侧福晋放在眼里了?也罢,现在她也不想跟德妃对上,只要她不出妖蛾子,随她折腾。
这一等足足又等了三个时辰,苏太医亲自熬了两次汤药端了进去,宋格格才声嘶力竭地生下了一个瘦继的小阿哥——雍郡王府的五阿哥。
苏宜尔哈当着乌嬷嬷和宋氏的贴身大丫环绿珠的面请苏太医再次为宋氏和小阿哥诊脉。
苏太医诊后斟酌着回了一堆,用白话讲就是宋格格怀孕时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血虚神魄无主,膳食营养也跟不上……因此身子有些受损,小阿哥也有些瘦弱,俩人都需要好好调养。
堂堂一个雍郡王府还能少了一个怀了孕的格格饭吃吗,乌嬷嬷脸色有些不好看,若非苏太医是熟人,又常被苏宜尔哈请来给乌雅氏和宋氏诊脉,知道宋氏的情况,这话传到外面指不定还被以为雍郡王府怎么苛待孕妇呢。
绿珠忙惶恐地说:“格格吃不下饭菜,常常是吃了又吐……”
苏宜尔哈止了她的话,对苏太医道:“还要劳苏太医给开个方子调调才好。”
苏太医在苏宜尔哈掌管府务的这段时间常被请进雍郡王府给乌雅氏和宋氏诊脉,对她的行事心性有些了解,很是干脆地点了点头,接过纸笔不一会儿就写了两张方子。
苏宜尔哈接过方子看了一下,将它递给乌嬷嬷看,对苏太医道:“这段时间天气太过反复,接下来的日子还要劳太医多过来几趟。”
“这是奴才该做的。”苏太医对这位钮祜禄侧福晋印象实在好,觉得她为人亲切大方,心性品行也是皇家媳妇里难得的,对她的态度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恭敬。
“好了,小福子你拿了方子跟着苏太医去取药,绿珠好好照顾你的主子和小阿哥,其余的人就都散了吧。”
“是。”小福子和绿珠感激地退了下去。
乌雅氏眼见苏宜尔哈将事情处理得一丝不漏,差点咬啐一口银牙,这宋氏也太好命了吧,虽然苏太医说小阿哥有些弱需要仔细调养,可那也是一个“阿哥”啊……愤愤地扯着帕子走了。
同一时间,驻跸热河的康熙并不开心,即便京中传报《清文鉴》成,《平定朔漠方略》也即将完成的消息,也不能让他展颜。
他每年在热河进行木兰秋猕,不仅为皇族提供了娱乐,还对皇族和士卒进行了军事上的习武训练,令军士能继续保持满族一贯的英勇善战传统,又因巡视塞外,在内蒙古接受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等部王公台吉的朝见,加强了和蒙古各部的关系,使北部边防的安全稳定得到了保证,同时,也可以趁机考核官员,根据一些文臣武将的忠诚和能力,提拔或革除其官爵。
这一次,这些娱乐以外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让他更头痛。
他第一次觉得精疲力竭,他的儿子们似乎太过出色了,出色得开始不安份,朝争,竟争到蒙古各部来了,拉拢、言词争锋、窥探帝踪……这些,他都知道,只是要他下手,他还是觉得不甘,都是他的儿子啊,可他们做的事,不是他骂一两句、不是他打一两棍就能消停得了的!第一次,他觉得做一个皇帝艰难!
“皇上,”李德全悄悄走了进来,低声道:“十八阿哥高烧不退,太医说再不退烧就危险了……”
“叫他们尽力医治,治不好朕叫他们脑袋搬家!”康熙怒喝。
李德全一悸,正要退下,不防又被康熙叫住:“有谁去看过胤祄?”他是皇帝,自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算他愿意去,他的臣子也不愿意他轻身近险,可是他自己不能却不代表他希望他的儿子没有孝悌之心。
李德全腰更弯了,“除了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六、十七阿哥去看过,其他阿哥……”
“他们都没去?”康熙的声音轻轻的,听不出喜怒,李德全却更觉得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也没敢回话。
康熙正要说什么,忽闻帐外隐隐有刀锋出鞘之声,瞬间心如雷击一阵紧缩:“谁?!”一个人影晃过,飞速而去。多少年的皇帝肝胆不是白练的,康熙大步撩开门上毡子,踏了出去,大喝:“来人——”
然后一阵子喧扰,胤禛赶来途中出于一种莫名的感应往十四阿哥的毡帐望去,堪堪瞧到两个影绰人物闪了进去……他顿了顿,还是直往康熙的穹庐。到的时候,大阿哥、太子的毡帐已被康熙直接派重兵看住,十三阿哥更被康熙下令绑住关了起来。康熙见他赶到,一脸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