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年例(4 / 7)
还有人打一些激素。
曾经有人报道过一些养鸡场,最快的出鸡时间是一个月。从小鸡苗到两斤、三斤重,平时家养走地需要半年的时间,但饲料喂养仅仅需要两个月,再加上激素,一个月左右。
陈白羽是绝对不允许果园这样做的。
百分百走地散养,是果园鸡的优势。
必须宁缺毋滥。
现在可能大家为了方便和便宜会选择饲料鸡,但随着健康养生的提出,散养鸡会越来越有优势。
陈白羽想要把大唐农场这个品牌经验好,就不能急,更不能贪。
稳打稳扎。
慢慢的把大唐农场打造成第一农场。
“这山好。”顾延年站在山顶,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不高,圆圆的,一点也不像小前村。
小前村的山很高,很陡峭,很多石头。
小前村为什么会穷,因为小前村的山不适合种植。
“这些山都是可以做梯田的。我们这里连着广西,广西那边就用来做梯田。不过,因为大唐农场的水田足够,所以就没有开发梯田,而是用来种水果,种豆类......”
“大唐农场的土质很好。我还准备开学的时候带两袋土过去,让人分析一下,看看最适合种什么水果。”
顾延年曾经给陈白羽介绍了两个农业方面的教授专家,但因为没有来过大唐农场,所以并不确定大唐农场最适合种什么水果。
“我承包了十三座大山,还有好几座没有开发呢。”
“等我毕业后就回来发展农场的果园,增加更多的果树品种。目前,大唐农场的果子种类太少......最好就是弄个农业研究所。”
上辈子,单是李子就有好几种。
枣李,像红枣一样的外形,偏小个,偏甜,但略带李子的酸。
黄金奈李,大个,口感脆,略甜。
黑奈李、三华李、南华李等等。还有比大拇指大一点点的清脆李。
这些都是后来出的品种。
现在,李子也只是李子,并没有分得那么细。
陈白羽还想种火龙果、百香果、莲雾、柠檬等。
这些都是适合本地土质的。
顾延年点点头,“不错。发展好的话,可能会成为全国第一果园。”
虽然,顾延年希望陈白羽留在京都,继承他的人脉关系,走政治。但也明白陈白羽更喜欢大唐农场。
相对于京都,陈白羽更爱大唐农场。
相对于自己,陈白羽更爱陈家人,更亲近陈家人。陈白羽在陈家人面前可以撒娇,可以放肆,可以随心所欲。
顾延年看得明白。
虽然他和陈白羽相处得不错,但如果陈家人不喜欢自己,陈白羽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陈家人。
顾延年一直都明白,陈家人是陈白羽的底线,也是她的软肋。
当然,陈家人对陈白羽也很好,所以顾延年同意陈白羽不改姓名,永远是陈白羽。
“我们回去吧。”陈白羽和阿公手上都抓着鸡。
“年例要准备这么多鸡?”顾延年第一次听说‘年例’这个词。
“我们家的亲戚不是很多,最多会有五桌,最少是三桌。一桌一半鸡,然后还要炖汤......其实,大唐农场的年例并不算热闹。在靠近h县的镇会更热闹,年例不仅请亲戚还会请朋友等等,一般人家都会有十几桌......”
陈白羽曾经去过同学家的年例,差不多二十桌,真的太吓人了。
当然,也有一些比大唐农场更冷清的地方。
陈白羽初中的时候曾经受到一个比较要好的男同学邀请去吃年例,本来说好了,和她一起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
但那个女同学临时有事没有时间,陈白羽只能自己一个人过去。
过去后才发现,对方家里的年例就请了他外婆一家,然后还有一个姐姐,只有一桌。
在都是近亲的情况下,她一个女同学就招眼了。
男同学的亲人用各种各样挑剔的眼神来看她,让她瞬间就想起‘相看’一词。陈白羽被吓得想要立刻逃跑,但出于礼貌还是忍住了。
吃过饭,男同学要送他外婆回家,而陈白羽不想继续在他家等着,就提出离开。但男同学的妈妈却拉住她,不让她走,把她的手腕都拽红了。
陈白羽差点被吓哭了。
好不容易,男同学回来了,陈白羽立刻提出离开。
这时候,男同学的妈竟然塞给她一个红包,里面有十元钱。陈白羽真的要哭了,她和男同学真的就只是男同学的关系。
男同学看陈白羽黑着脸很不厚道的大笑起来。陈白羽直接把红包扔回去给他,决定以后都不要去吃年例了。
真的太糟心了。
“年例,我还是第一次吃年例呢。”顾延年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
“农场的年例刚好在元宵节这一天。我外婆家的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