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战始(2 / 5)
二来到以后能在幽州的渔阳、辽东等地组织海运。
先头的船队卸下货物和人丁,就选个地方停泊。再一日,运载糜竺等人的船队终于抵达,除了损失两艘小海船,其余船只都平安到了东牟、牟平两地。
船队比上次运载青州军的规模有所增加,糜竺等人征集了徐州所有的船只。所载有两千多工匠手艺人,另外还有三千多丹阳兵,其余包括少数的徐州士族,还有就是糜家跟徐州官家的辎重钱粮。而留在广陵当地的徐州士族,不是南下扬州避难,就是暂时顺从归降了曹操。
袁尚让东莱的郡吏县吏帮助安置糜竺、陈登、曹宏等几个门阀家族。最后他们大都在东莱黄县附近安置了家业。护送他们去黄县后,袁尚也在黄县亲自设宴招待他们。
能得到袁尚如此重视,几家人十分高兴。只要当权者扶持,不过几年他们的家族就会恢复元气,到时候又是显赫一方的豪门。
士族间奢靡的宴饮游乐进行得差不多时,袁尚突然说道:“东莱李太守要调到临淄任职,这太守一职因而悬空。我看陈元龙身怀高才,又处事干练,欲将东莱太守一职相托付,不知元龙先生意下如何?”
那几家人前来参加宴饮的代表都一时惊呆住,他们玩玩想不到一来青州,袁尚就将这么个职位托付给陈登。要知道太守乃一郡之长官,在地方很有实权,如果给陈登当上东莱太守,那么徐州那几家人必定能得到很多照顾。
“少将军能将如此要职托付,实乃在下之荣幸。只是我身为徐州陶使君臣属,使君一身亡就投身他处,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陈登知道袁尚这是在招揽他,但陶谦刚死不久,他们初到青州时局又不是很明朗,所以陈登是不愿出仕的。
底下几家族长,包括曹宏、糜竺都暗自着急,他们是十分想让陈登答应下来的。于是几人不住向坐在陈登上方的陈圭示意。
须发花白的陈圭年近六十,他养老在家中多年,这次陈家举家迁徙青州也是他拍的板。虽然经过路途劳顿,但陈圭神色还算健朗。陈圭为官多年,被打磨得极其滑溜,如今他所考虑也多以家族利益为主。
“嗯,少将军!”陈圭站了起来,拱手道:“蒙您如此看重犬子,实乃我家之不尽荣幸。不过尚有比小儿更适合的人选,比如陶使君两位公子。”
同在席下的陶商、陶应两人赶紧站起身来。陶商推辞道:“家父嘱托过,让我两兄弟安心置办家业,不可出仕为吏。”
“这个……陶使君是如此说,但……”陈圭断断续续道。
“陈老先生,我也想到两位陶公子,但陶使君明确交代不让他们出仕,我不能强求。而令公子实乃不二人选,请勿推辞!”袁尚真诚地说道。
“小儿却是很为难啊,少将军不妨容我等考虑考虑。”陈圭显得十分犹豫。
袁尚将众人神情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几家人包括陈圭都会给陈登压力。陈圭说的考虑不过是装装样子,让袁尚多请几次。他答应下来,大不了多上门几次。
宴后,袁尚将曹宏、糜竺留了下来。
“曹宏先生,过几日有一项差事想请您去办。”袁尚说道。
“啊,少将军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尽管吩咐。”曹宏高兴道,刚到青州就被委以差事,这说明袁尚对他的重用。
“不知先生跟臧霸可有交情?”袁尚问道。
“臧霸本是亡命之徒,受陶使君恩惠在徐州任了军职,后受命把守东海,跟在下倒是有几面之缘。”
“臧霸先已北上青徐之交,我想让曹先生去传一道文书,任命臧霸为平昌令,率部屯驻平昌。”
“啊?公子,将平昌交给臧霸没问题吗?”曹宏惊疑地问道。
“先生只管去做,最好能探听臧霸的意向。”袁尚说道。
“公子放心,在下知道怎么做了。”曹宏了然,袁尚这是让他代为招揽臧霸。
等曹宏退下去后,袁尚对糜竺问道:“不知先生今后有何打算,可愿出仕为我幕僚?”
糜竺想了想,说道:“此次兵祸,在徐州的家业多毁于战火,其他州郡的产业也因动乱联络不上。我想先于两年内将家业在青州安置好,然后再为公子分担政务。”
袁尚答应下来,好在糜竺要安置家业,如果糜竺立即出仕,那以他徐州牧别驾从事的职衔,还真不知给他安排个什么位子。
“不知先生跟河北甄家可有交往?”袁尚问道。
“我糜家跟甄家都以家业殷实闻名,只是平日里他们主要经营河北,我糜家主要经营徐、兖、豫、扬四州,故此并未有什么往来联络。”糜竺答道。
同时糜竺心中暗自留意,甄家也是袁尚姻亲,而且甄家小姐和万年公主同为袁尚正妻。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此时商业经营比较单调,糜甄两家不少产业是相同的。虽然短时间内糜家不太可能将手伸到河北,但在青州一地两家利益起冲突的可能还是有的。而且糜家经历两次徐州战乱,家业多受损伤,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如今急需在袁尚的青州大肆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