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麻烦事(一)(3 / 3)
果能够通过专门的训练打造出一只技工队伍,不管是哪个行业的,能起到的作用都是很大的。
但是眼下也有一个不好,教育的概念都是停留在比较高的层面,而非普及。你若是培养读书的人才,没有人说什么,但是若是一个木匠也要培养,肯定就有人来说闲话了。这也是制约古代中国发展的一种很令人无奈的现象。即便真的有人有这方面的心思,或许顶不住压力最后放弃了,或许也将规模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但是许宣不怎么怕,其实说起来,专业的技能培养在眼下并不多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发展不曾到得那种层次。但是如果有人真的提前这么做了,积累下来的优势也是很惊人的。
最后的,需要最慎重对待的,便是他原本设想的“科考培训班”。
暂时而言,想法很多,但是要一一付诸实践,没有一定的时间也不可能有成绩。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甚至想着能不能在这个年代搞出一座大学。当然,这样的想法从心底泛起了,他自己也就笑了。
此时两个看起来很闲,但是其实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人在夏日夜晚的院子里喝茶,赶着蚊子,一边随意的聊到一些话题上。
“最近有人在查了,看来人力拉车果然是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比如今天上午就有人来这边打听,说是要见一见背后的老板。”黄于升说着,看了许宣一眼:“这种事……汉文一早就知道了吧?”
“恩。”许宣点点头:“但是先前看你很高兴的样子,便没有说。不过让那边查吧,暂时而言,是不会查到有用的东西的。不过今日过来的人,我们顺藤摸瓜,反倒是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哦?是何人所为?”
“呵,好巧不巧……正是于家的人。”
许宣声音淡淡地说完,黄于升却是坐了起来。
“李贤?”
“倒也说不上背后是谁,但不管是于家还是李贤,区别并不大,总归都是要面对的。”
许宣说着,笑了起来。
其实人力拉车的不只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除了是一项新颖的行当之外,深层的意义也是有的。那些车夫每日走街串巷,会遇到很多的事情,遇到很多的人,也就有了消息的来源。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管哪个时代,掌握信息,一定程度上就能占据优势。而在信息流通缓慢,信息渠道又相对匮乏的年代,这种优势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这些车夫没什么身份,一些机密的东西自然无法知道。但是他们接触的人多,总能够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来。乘客坐在车上,总会随口说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保不住就有用。
就比如某个官员在外面偷偷养女人,这样的消息并不怎么重要,但若是他的对头知道这件事情,就可以拿此事来做文章。更为关键的在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些看起来无用的消息,若是联系起来考虑,说不定就能勾勒出惊人的内幕。当然,这个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处理、分析和归纳。那么前面说过的人才培养,便有了用武之地。
许宣将车夫分成了三批,隔几天的时间轮流训话,便是让他们将自己这些日子的见闻说一说,当然,也是装作不经意地样子,那些说出消息的车夫本身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虽说这样的风险很大,但是在许宣这里,这些车夫也只是一个前期的试水,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还会根据这些车夫的表现进行一些考评,将一些不可靠的人剔除出去。
边说边聊,黄于升对于许宣的很多想法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过了一阵,许宣拍拍手站起来,二人回到各自的房间,准备一下明日的事情。到得夜色深沉的时候,吹灭灯火。这样的生活过了几日,原本觉得平静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但是不曾想到有些事情,很快就找了过来。五月底的这天,刘余帆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