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怀柔之策(3 / 5)
敌,切不可追袭。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
司马懿听了之后,打心眼里乐将出来,忙向着圣旨磕头。领旨谢恩毕,站起身来,向吕虔微微一笑,道:“子恪远来辛苦,且请到帐中喝杯浊酒,权当接风。”
吕虔在众将面上扫射一眼,又向司马懿瞧了一眼,微微一笑,道:“如今大魏江山危如累卵,我还有好多公务要处理,就不打扰了。”说得行了一礼,匆匆而去。
司马懿目送他远去,等他走后,举起圣旨道:“既有圣旨在此,诸军只宜坚守,不可轻动。”
曹真道:“皇上远在邺城,不知此间情况,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良机莫失,还请太尉三思。”
司马懿板起脸来,道:“你敢抗旨?”
曹真道:“此时诸葛亮尚不知太尉已知悉敌情,失之毫厘,便谬以千里。这一算错,怎会不出现破绽,此机不可失也。至于违抗圣旨不过是小事一桩,若是将军大胜而归,皇上还能说什么呢?”
司马懿冷笑,道:“大胜而归,皇上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但若是大败而回呢?皇上要斩的须不是你的脑袋,你当然说的轻巧。”
曹真道:“既是太尉顾虑重重,不愿出战,末将愿代太尉一行,如若不成,甘当军令!”
李典等将纷纷附和,道:“末将皆愿同诸划葛亮决一死战,若是不胜,甘当军令!”
司马懿向圣旨瞧了一眼,又向众将瞧了一眼,道:“既然你们皆愿出战,那便出战。不过丑话先说在前头,此行若是胜了,还则罢了。若是败了,我也不要你们的脑袋,只要你们保证从今往后再休提‘出战’二字便可。”
曹真心想壶关之败自是夏侯渊轻敌,不是诸葛亮有本事。自己熟读兵书,勤攻韬略,如何会轻易上当,有自己在这场战十有八九可胜,又怎会失败?说道:“好,若是末将败了,再不提‘出战’二字。”
司马懿道:“好,就是这句话。不过这出战乃大事,不可不从长计议,诸位且随我到帐中商议。”
众人正计议间,忽见哨探来报:“报,巡哨军卒擒获汉军细作数人,已押至帐外,等候太尉发落。”
司马懿道:“带进来!”
话音刚落,一群兵士推着几名被五花大绑的汉兵走进帐来。一名亲兵大喝一声:“跪下!”
那几名汉兵吓了一跳,双膝一软,跪了下去。司马懿令人给那些兵士松绑,问道:“你们是谁的部下?因何被擒?”
一名小卒道:“我们是马岱将军部下。新任主帅贾司空料想太尉坚守不出,便命马岱将军领一支军马从间道绕行,准备偷袭邺城。我们几个奉命出来巡哨,不想却被擒获。”
司马懿微微一笑,问道:“哦,军中主帅已换成贾福了?”
那小卒道:“正是。我们本就喜欢贾军师领军,如今得知他重新入主中军,三军将士无不欢喜。”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那诸葛亮去哪了?”
那小卒道:“骠骑将军交接完兵符之后,便领百余亲兵去了,至于去哪,小人可就不知道了。”
司马懿点点头,道:“很好,很好。我屡次败在贾福手里,正思复仇反击,如今中军主帅是他,那当真再好也没有了。你们如今被我擒来,不知可愿归降。若你们肯降,我便即封你们为牙门将,绝不食言。”
那小卒道:“太尉明鉴,我们都是关中人,父母妻小都在关中。若是我等降了大魏,父母妻小都是要受到连累的。”
司马懿道:“嗯,你们失手被擒,受惊不小,先下去用些酒饭,然后便回去吧。”
这几个小卒失手被擒,自认为必死,一听之下,均觉难以置信,怔在当场,默而无语。司马懿挥了挥手,道:“下去吧。”
那几个小卒连连磕头,道:“多谢太尉不杀之恩,多谢太尉不杀之恩。”
司马懿笑了笑,挥手令他们退下。那些小卒又磕了十七八个响头,一叠连声的说了一堆感恩待德,结草衔环之类的屁话,这才站起身来,屁颠屁颠的出帐用酒饭去了。曹真脸上满是诧异之色道:“这些都是敌人,放虎归山,其害莫大,太尉为何将他们放了?”
司马懿笑道:“量此小卒,杀之何益?不如将他们放了,令其传说魏将宽厚仁慈,使其心悦诚服,感恩待德,他日在战场上遇见,自然便会毫无斗志,此攻心之法也。再者我还想让他们回去转告诸葛亮,说我已经相信了汉军阵前易帅之事。若把他们杀了,谁来为我传口信?”
曹真点点头道:“太尉神机妙算,末将难及万一。”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你少拍马屁。传我将令,从今往后,凡有擒到汉军,俱当给与酒食,好生遣散。有功将吏不必凭借敌兵首级,只须凭擒获敌军之数,既可获重赏。”
帐中的几位将领,从进军中的第一天起,便被灌输一件事情,那便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如今在战场上侥幸将敌人擒到,便该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