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怀柔之策(2 / 5)
见识他的厉害。可他万万没想到司马懿却高悬免战牌,坚守不出。他官卑职小,自然不能命令司马懿如何如何,只得猫在营中,耳听着马超在寨外痛骂,心中虽怒火万丈,却是无可奈何,最多只是在心中大骂司马懿的十八九代祖宗,发泄不满而已。如今他见司马懿又要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心想他胆小如鼠,躲在营中当缩头乌龟也就罢了,却连累自己也要跟着受此恶名,这口窝囊气又如何咽得下,于是便忍不住劝司马懿出战。此时他心中念兹在兹的就只是如何让司马懿这只老乌龟出洞,至于什么破敌良策,自然无暇去想。当下摇了摇头,道:“这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太尉到了营中和众将商议一阵,何愁没有破敌之策?”
司马懿向他瞧了一眼,问道:“这几日我下令深沟高垒,不许出战,这军中怕是颇有微词吧。”
曹真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道:“正……”蓦地里觉得不对劲,道:“哪有此事,太尉指挥有方,我们都是死心踏地的拥护,哪里会有什么微词。没有,嗯,绝对没有!”
司马懿哈哈一笑,道:“死心踏地的拥护?怕不见得吧,你们心中怎么想,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深沟高垒虽然窝囊,却是万安之计,如今大魏江山危如累卵,可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曹真听他提到“大魏江山”不由心中一凛,道:“太尉无时无刻不为国家着想,末将受教了。那方才太尉得知汉军主帅换成贾福时,何以又要出战?”
司马懿道:“我方才说过了这贾仁禄不同于诸葛亮。诸葛亮力求稳妥,而贾仁禄却善于寻求战机,争取主动。这坚守不出对他来说,没有半分用处,以其被他调动的疲于奔命,还不如主动出击,痛痛快快的与其决一死战。诸葛亮也就是看透这一点,才向贾福借来大纛,想逼我出战。你方才所说的将计就计,倒不是为一条取胜之道,不过太也行险侥幸,不如深沟高垒来得稳妥。”
曹真察颜观色,知道司马懿听了他的话,怦然心动,已有出战之意,心想他好不容易才有好胜之念,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他缩回去当乌龟了,当下便搜肠刮肚,寻求速胜之道,以打消他心中的持久战观念,寻思良久,方道:“如今大汉已全有并州,关中军粮可沿渭河东下,经黄河、汾水直达晋阳,这一路都是水路,舟运船载,甚是方便,且不劳人畜之力。这晋阳离此间不过三五百里,虽然多是山地,但道路却不如何难行,且有水路可以凭借,诸葛亮要取得军粮可以说是十分容易,太尉想要耗到了诸葛亮粮尽退兵谈何容易?”
司马懿笑道:“你能看出这点,说明你有动脑子,接着说下去。”
曹真道:“这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就是为了消耗汉军粮食,如今汉军粮草充裕,不乘其初得上党,立足未稳之际,寻思良策破之。若待其安居日久,根深蒂固,民心悦服,那可就急切难以动摇了。”
司马懿笑了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便汉军粮草充足,也呆不长久,又何必忧虑?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不可轻出。”
曹真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蔫了下去。说话间二人回到营寨,曹真还要再劝,司马懿摆了摆手道:“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是战是守,明日再议不迟。”
曹真暗暗叹了一口气,拱手一揖,向自己营帐走去。司马懿微微一笑,挑起帐帘,回到帐中,也不解衣就寝,而是坐在案后矮榻上,低头沉思,不觉东方即白。他揉了揉略微发红的眼圈,伸了个懒腰,传令擂鼓聚将,众将听得鼓声,忙赶到中军大帐。司马懿道:“据我观察,汉军主帅仍是诸葛亮。如今诸葛亮仍蒙在鼓里,不知我已识破他的诡计,子丹劝我将计就计,设法破敌,不知你们怎么看?”
众将连日来听了马超的恶毒言语,却不得出寨和他拼个你死我活,都蹩了一肚子气,个个要战。连最不愿出战的李典心思也有所动摇,说道:“子丹之言甚是,如今汉军粮草皆屯于晋阳,诸葛亮若是缺粮可从晋阳就近搬取,不必大老远的从关中转运,甚是便利。敌军军粮充足,未获成功,如何肯便退?似此真国家大患,太尉何不与诸葛亮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
司马懿皱起眉头,一言不发。
众将齐声叫道:“曼成之言甚是,我等愿与汉军决一死战。”
曹真道:“众志成城,如今军中士气高昂,将校皆愿死战。若不乘此时出战,久之士气松懈,想取胜可就难了。”
司马懿仍是低垂着头,一言不发。曹真又道:“太尉如此疑心,敌寇何时可灭?太尉若不愿出战,我愿自领本部军马与诸葛亮决一死战!”
李典道:“末将愿同小将军同去!”
司马懿叹了口气道:“既是如此,你二人便……”
刚说到此,忽听帐外有人大声喊道:“圣旨到,司马懿接旨。”正是吕虔到了。
司马懿吃了一惊,忙整了整衣冠,引着大小将校走出中军大帐,跪倒接旨。吕虔展开圣旨抑扬顿挫的念道:“司马懿即扼漳南险要之处,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汉兵不得志,必诈退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