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章 归来(3 / 3)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前辈前来我校指导帮助助学工作!心里一种亲切感油然而升。
教育局和学校领导早已经在大门口迎接。双方进行了亲切的握手问候。接着,有人将罗刚领到了早已布置好了的会议室。
会议室内,有一部分领导和老前辈已经到来了。罗刚朝四周瞅了一眼,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认识的人他主动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会议开始后,学校领导很谦虚得讲了这次会议意义和目的。然后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助学体会和建议。
有的领导谈了助学重要性,便提出建议学校要建立一套助学机制,便于助学活动的长久发展。也有的老同志提议助学工作要有完整计划,最好能纳入县里五年规划。
罗刚见发言的人都讲得差不多了,最后来了一个总结式发言。他说:“这几年来县里助学活动确实搞得很好,为了锦上添花,把助学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建议三点:第一,助学活动要纳入教育工作内容,有完善的工作机制。第二,要有完善的工作规划,最好县政府,县人大会议通过。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第三,助学条件和标准要统一,便于实际操作,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
在座的许多领导和老同志都同意的点了点头。
罗刚的发言博得了许多人称赞。
学校的这次助学活动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在广大老师,学生中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第二天上午,实验学校的领导和年级老师登门来到罗刚家里回访。
罗刚和妻子见他们到来便热情让座,倒茶。然后,端上一盘洗得干干净净的水果给大家吃。
大家仔细打量了一遍房内,只见房屋比较简陋,几件像样一点的老式家具油漆早已剥落,露出陈旧色木材。衣柜上一台14英寸的“韶峰”牌电视机算是最值钱的家电,没有比他更好的东西了。多么朴素实在的老同志,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精神是那样饱满,信念是那样坚定。看到这一切,大家对罗刚这位老同志肃然起敬。称赞他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实在不可多得。
罗刚却不以为然觉得很平常,乐呵呵的一笑,说:“没什么,女儿嫁出去了,只有我和妻子两个人在家里,这样子行了。”
回访的领导当即给罗刚发放了助学荣誉证书,勉励他多为教育助学活动出力,并嘱咐他保重身体。
罗刚点头感谢领导关心,与妻子一起将他们送出门。
光阴似箭,时间一晃又到了“八一”建军节。
这天,罗刚穿上洗得有点发白的旧军装,大清早一个人独自坐在门口板凳上闭目养神。片刻,从怀里取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点然后慢慢的吸了起来。一边吸一边在思绪着什么。
妻子晓得他的脾气,每年这一天罗刚一个人都要纪念死去的战友。纪念的方式很普通,就是将侦察排那张集体合影照片从木箱里面翻出来,边看边默默的祈祷几分钟。这时候是绝对不能去打搅他,谁打搅他就会大发脾气,就是天皇老子来了他也不怕。妻子感到很奇怪,今天怎么没看见他拿着那张旧照片呢?
一会儿,罗刚起身回到屋里,从旧木箱里面翻出了那张已经发黄了的照片,如今照片上的战友绝大部分已经牺牲了。接着,又从抽屉里取出一叠现金汇款单存根。之后,把照片放在板凳上。一张一张的翻动着手里的现金汇款单存根,原来这是寄给余阳助学金凭证。每月寄一次,七.八年了近百来张。罗刚心里想了想,决定把它烧了。一是没有必要保存。二是他人看见了容易产生误会,以为罗刚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要么就是投以后报答。其实这两种想法罗刚都没有,只不过他有保管东西的习惯罢了。
妻子知道他要做什么,从屋内取出一盒火柴递给了他。
罗刚一声不吭的伸手接过了火柴。夫妻之间就是这样有心灵沟通。何况,罗刚与妻子结婚几十年了。人到中年,对方的心里想什么,双方彼此都知道。不然,怎么配合那么默契呢。
罗刚蹲在地上将现金存款单存根一张一张点燃,当作祈祷香纸慢慢地烧了。烧完了之后,他面对照片鞠了三个躬,纪念完毕了。烧掉了那些存根后,罗刚心里感到坦然和踏实多了。他总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对长眠在地下英烈们的灵魂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和祷告。
妻子站在一旁,用一种满意的眼神望着他。
罗刚读懂了老伴的眼神,从她眼神里看到了夫妻之间那种莫大的关心和支持。
他与妻子对视了一下,彼此都默默地笑了。笑得那样实在,那样甜蜜。夫妻同床共枕几十年,彼此之间是那样信任和恩爱。这种爱,在罗刚的倔强个性中就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