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强渡水障碍(3 / 5)
队在古沙村附近找到了一个徒涉场。为把敌人的注意力由这块徒涉场诱开,旅长派1个坦克营到北边的一块徒涉场去。坦克第20旅强渡未获成功,开始在第一次试图强渡的地点以此寻找登陆场。为了解整个18公里宽的强渡地段的河流情况,军长又把坦克第36旅调给第一梯队。总共找到5个便于渡河的地点,这样就可以开始在整个地段渡河。敌人没有料到我会采取这样的坚决行动,未能组织有力的抵抗。军夺占了大面积的登陆场,击退敌反冲击后,继续发展进攻。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配属的渡河器材掉队时,坦克集团军则利用步兵部队夺占的渡口强渡较大的江河。例如,在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中,第13集团军的步兵第350师在巴拉奴夫地域夺占了维斯瓦河登陆场。该师扩大登陆场后,第13集团军的主力和坦克第1集团军即开始渡河,随后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也登上了桑多米尔登陆场。坦克集团军通常是在20-50公里宽的地带内从行进间强渡江河的。在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中,坦克第1集团军在70公里地带内强渡了德涅斯特河,而在80公里的地带内强渡了普鲁特河。宽大的强渡地带便于寻找必要数量的渡河点,便于找到敌人防御中的薄弱点,可以分散敌人的兵力,这是有利于整个集团军顺利强渡江河的。
先遣支队夺占登陆场,是坦克集团军强渡江河的重要阶段,但还是初始阶段。先遣支队为主力强渡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吸引了敌人的兵力。因为敌人这时要一个接一个地实施反冲击,以期把先遣支队击退。争夺登陆场的战斗十分激烈,常常会影响构筑渡口,而没有渡口,坦克集团军的主力是无法渡河的。因此,先遣支队占领登陆场后,紧跟着要扩大登陆场,同时为主力构筑渡口。当敌人的江河防御较弱时,即以先遣支队的兵力扩大登陆场,也可在第一梯队坦克军主力的部分兵力配合下扩大登陆场。在许多情况下,例如1944年夏强渡维斯瓦河时,要以合成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的所属兵团扩大登陆场,特别是某个或某些登陆场具有战役意义,或准备用以实施新的进攻时,就更需要以较大兵力扩大登陆场。扩大登陆场战斗的特点在于,进攻和防御战斗时常互相更替。善于实施防御战斗,就可以扼守既占的地区,使敌遭到重大损失。转入进攻,特别是在成功地抗击敌人的突击以后立即转入进攻,可以夺占新的地区,迫敌退离江河防御阵地,从而为坦克集团军主力渡河创造有利的条件。
经验表明,为能顺利抗击敌人的反冲击和反突击,就要在尽量短的时限内向登陆场运送尽量多的反坦克炮兵以及哪伯是为数不多的坦克和目行火炮,同时要有航空兵对争夺登陆场的军队进行可靠的掩护。战争年代,多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都利用门桥或通过桥梁渡过中等宽度或较宽的河流。因此,在彼岸夺占登陆场后,下一步行动能否成功,主要决定于是否能及时向强渡地点运来制式的渡河器材,是否能迅速构筑桥梁和门桥渡口。必须指出,在战役过程中,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是时常感到制式渡河器材之不足的,因为这些器材一般都落后于进玫的部队。在这方面,可以举出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强渡第聂伯河的情况作为例子。
集团军于9月19日夜开始迅猛追击敌第52军溃逃的部队,任务是在9月24日前进在第聂伯河一线,准备从行进间强渡该河。第一梯队编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第二梯队编1个骑兵军,1个坦克旅担任预备队。第一梯队军的先遣支队以每昼夜约80公里的速度进攻,不纠缠于争夺支撑点的战斗,于9月21日中午在布克林河流弯曲部地域进至第聂伯河一线。先遣部队立即开始组织渡河。同时与当地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9月21日夜,机械化旅的步兵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乘小船、木筏和利用其它渡河器材渡河。但由于制式渡河器材落在后面,坦克未能及时渡河。因此,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于1943年9、10月间强渡第聂伯河用了约14昼夜的时间。在维斯瓦河上比较迅速地建立起渡口,保障了两个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和第3集团军)在3昼夜内渡过该河。坦克第1集团军的近卫机械化第8军渡河用了29个小时,近卫坦克第11军用了31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渡河的有182辆坦克、11辆装甲输送车、55门火炮、94辆汽车和700名摩托化步兵。但工程器材经常不能及时到达河岸乡延迟了建立桥梁渡口的时间,甚至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集团军主力的坦克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主力抵达河岸1昼夜后才开始渡河,这就降低了进攻速度。在战争年代,除利用桥梁渡口外,坦克还广泛采取徒涉的方法渡河(如坦克第1集团军强渡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坦克第2集团军强渡西布格河等等)。在某些战役中,坦克兵团是在冰上渡河的。例如,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近卫坦克第6军的先遣支队在副军长雅库鲍夫斯基上校(现为苏联元帅)的指挥下,于l月13日抵达尼达河一线。冲锋枪手们在薄冰上渡了河,坦克和自行火炮则徒涉渡河。为使冰不致影响坦克的运动,先用坦克炮发射炮弹破了冰。为使炮兵和汽车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