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科技是第一战斗力(1 / 2)
有了发行国债和民间融资这两招,从国内和南洋等地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国内的各项基础建设都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政务院和下属各部也都紧锣密鼓地开始把规划落到实处。段祺瑞正慢慢向西藏进军,和当地的头人、土司什么的打交道,还算是顺利。张作霖已经兵出外蒙,六大汗部态度不算明朗,周雨轩指示要各个突破、徐徐图之。有八个军四十多万军队作后盾,想必和那些汗王们的谈判不会太困难。
事情都走上正轨,按照MBA的管理模式,发现有价值的人才并把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周雨轩发现尽管自己比这个时代的这些牛人多了一百多年的知识和经验,可在管理各方面的事务上,自己还真的只能提纲携领,给些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真要自己去做,还没有唐绍仪、詹天佑这帮人干得好。索性周雨轩也乐得清闲,准备出去看看、走走,利用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一些知识,来帮助收罗来的这些科学上的先知们早点完成自己的伟业。这次阿斯茹没有嚷着要跟着,老王爷来到北京兴师问罪来了,都这么长时间,自己和阿斯茹就这么在一起,也没给个名份,老人家有点不高兴了。贡王本来也要跟来,不过周雨轩让他作了内蒙的省长,协助张作霖矗立外蒙的事宜,也没时间过来了。所以阿斯茹正在北京做乖乖女,让其其格和其木格跟着照顾起居。
第一站是五常,看看莱特兄弟的飞机弄得怎么样了。在试验场上,周雨轩看到了兄弟俩最新的成果,一架双翼木结构帆布蒙皮的飞机,使用了22匹马力的小发动机,驾驶室暴露在外面。奥维尔莱特驾驶着飞行了半小时,时速大概有50公里左右,之前的飞行,曾经达到过100多公里的纪录。自然这样的飞机是不具有军事价值的,不过周雨轩还是对他们的成绩表示了满意。
飞行表演之后,周雨轩召集了五常飞机厂的技术人员在一起,提出了自己所想象的飞机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换装大马力的发动机,将双翼改为单翼,同时要使用金属铝作为骨架和蒙皮。然后周雨轩又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讲解了一下。前世的自己在高考前可是受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感召,一度以空气动力方面作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方向的,后来虽然改了志愿,可这方面的书也没少看,现在正好凭借记忆给大家讲解了一下。
周雨轩的一番话,象是给大家打开了一扇大门,原来飞机并不是如同现在这样的玩具一般,完全可以更快、更高、更远也更实用。莱特兄弟更是激动得很,一再要求周雨轩留下和他们一起来研究更新型的飞机,两个人觉得自己再挂着飞机厂总设计师的名头有些太名不副实了。周雨轩自然是安慰、鼓励了一番,并和大家描述了一下二战初期的螺旋桨飞机的样子和一些大概的性能指标给众人作为参考。
从五常又去了七台河参观了一下,然后回到沈阳。这时詹天佑和吴仰曾得知周雨轩到东北视察的消息,也追到了沈阳,这两位更象是科学家的部长知道,周雨轩每次下到底下的厂子,都会有一些奇思妙想的东西提出来,或是在研究的方向上给予一些指点,这些想法和指点都会对生产或是科研产生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所以这两个人就跟到了沈阳,准备先听为快了,看两人的样子就差挥舞着拳头高喊“快更新、快更新了。”呵呵,汗一个。
首先到了军工厂,几个车间的九五士步枪、通用机枪、迫击炮的生产线正在紧张的生产,其他的弹药等装备也在在进行。在军工厂的研究中心,周雨轩提出了高平两用机枪的设想。口径在14.5毫米、射程在2000以上并可以使用支架固定,对地面或空中目标进行设计的机枪。同时提出这种机枪要设计两个版本,其中一个要实现模块化,可以方便地组装和分解,便于步兵携带。火炮方面在继续目前105、155、203三个口径的榴弹炮和280、305口径的舰炮的技术革新之外,还要增加40毫米到100毫米之间的身管/口径比率在45倍以上的大射程加农炮和机关炮以及海军战列舰的305毫米以上大口径舰炮的研究工作。同时在弹药方面也提出了除了现在使用的榴弹外,也要研究生产穿甲弹等弹种,用于对坚固堡垒目标进行清除。特别要利用中国储量十分丰富的金属钨,生产性能更好的碳化钨弹芯的被帽穿甲弹。
在沈阳内燃机厂,汽车用的汽油和柴油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舰船和飞机上使用的发动机也在研究和试生产阶段。周雨轩指示在提高现有内燃机的性能的同时,研究重点放在飞机和拖拉机上使用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和舰船上使用的大功率蒸汽锅炉的研究上,这三种动力装置一定要尽快研究出来,并且性能要高,质量也要有保证,蒸汽锅炉应该在增加压力和使用重油为燃料上下功夫。
在汽车厂,现在定型生产的是4吨的解放,周雨轩指示在使用大功率柴油机的基础上,要生产大马力大载重的卡车,比如载重在20-30吨的卡车。同时也要在小型车上作文章,比如对地形适应能力相当好的吉普车。在拖拉机厂,周雨轩试坐了使用最新型的400马力柴油机的履带式拖拉机,提出的意见是要继续使用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同时争取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