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东北游记(2 / 3)
你拎壶凉茶去。”说完就吩咐一边正玩的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回去找他母亲要茶水。
聂士成看了看蹦蹦跳跳跑远了的小孩,对老人说道:“老哥好福气啊,地里干活的是你的儿子吧,多好的棒小伙子,真是子孙满堂啊。”
老人捋了捋胡须笑道:“我耿老汉有三个儿子不假,可这地里干活的都不是我儿子。大儿子先去当了大总统的兵,前年在大凌河打小鬼子的时候和鬼子拼刺刀没回来,运回来埋到了祖坟里;二儿子要给他大哥报仇,也去当了兵。去年在七台河,死在老毛子手里了,连个尸首都没找到,据说是临了还拉了十来个老毛子做了垫背的,是个好样的,给我这当爹的长脸!后来耿大帅在葫芦岛招兵,我又把三娃子送到了他二哥的部队。”
“部队上的人都劝我,说我两个儿子都为了国家牺牲了,这老三说什么都不能再当兵了。我当时就急了,就算没有了儿子,我还有两个孙子,我老耿家就断不了香火。当年从山东逃荒过来的时候,我身体不行了,三个孩子和孩子他娘把剩下的一点吃的都给了我,孩子他娘生生的饿死了。要不是过了山海关,我们一家四口都得饿死。我们耿家的命是大总统给的,现在有人想要打大总统,想要我们百姓再去过苦日子,我耿老汉第一个就不答应。我跟那三娃子说了,别给他在天上看着的大哥、二哥丢脸,我还硬实得很,老婆孩子我替你照顾着,你就放心当兵,真要是有那么一天,也算是我们还了大总统的恩德了。”
说到这里老汉擦了擦眼泪,又笑着说:“让您见笑了,我虽然没有儿子在身边,可村上的民兵啥活计都抢着干了,都用不着我下地了。可庄户人不下地总觉得不象个庄户人,这不,我也就能在这看着,给这帮大侄子预备茶水啊什么。”
聂士成看看老人说道:“老哥,对不住啊,我不知道二位大侄子都不在了,去年收成还好啊?”
老汉笑道:“没啥对不住的,两个孩子没了说不心疼那是假的,可我也知道,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去打都欺负到咱门上的洋人才没的,这以前说是朝廷熊包,让洋人怎么欺负怎么是,就知道赔钱割地的。我一个农家老汉都知道,让人欺负到家里来了,你不去打他,以后一准把你欺负得更狠。两个孩子随是替国家牺牲了,可国家里也有我一份不是?去年收成好啊,年景虽然不咋地,大旱,可政府派人挖渠把青龙河的水引过来了,所以庄稼也没遭烬(jin)收成反比往年强上了一些,不但一家老小能吃饱,还能把余粮卖给政府换钱。”
聂士成又问道:“那你家里种的地不交租子吗?”
“这地都是政府买了地主的地分给大家伙种的,说要交一成半的租子。后来这一成半政府也给了钱了,只不过比市场上低一些。我家村上说是军属,不用交租子,打的粮食都归自己。你说说,我老汉活了五十多年,天底下也就大总统这江山种地不用交租子,家里没有种子、牲口、农具的,政府还能帮着给预备,交点钱就成。庄户人的日子,现在是好过得很啊。”
这时老汉的孙子拿来了茶水,聂士成和马金叙喝完又同老人聊了几句,起身赶路。聂士成看了看马金叙,若有所思地说道:“丽生兄,这大清真的是自己把路走绝了,不是周雨轩要反大清,是天下人要反大清,周雨轩只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马金叙答道:“功亭兄,从刚才的老汉身上,就知道周雨轩是如何深得民心了,这样的人坐了江山,才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当年你我投笔从戎,不也是为了保家卫国,想让家乡的穷苦人不受人欺负,过上好日子嘛。”
“是啊,可惜在这官场混了许多年,自己当初的志向都消磨光了,现在想想,趁着你我身子骨还硬实,应该再为百姓做点事情。”
“呵呵,我就是知道功亭兄不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那赶紧回去见见那位大总统吧。”
五月,两人回到了北京,说了自己路上的见闻和自己的想法。周雨轩见二人无意军旅,突然灵机一动,便说:“如此就请两位老将军帮我建设中华的大好河山吧。”于是从后勤保障旅中抽出两万有木工、瓦工等有过建筑经验的约两万人,编为工程兵第一师和工程兵第二师,专门负责各种军工和国家保密项目的建设。两人点头应允,率领两队工程兵去修缮威海卫军港。
战列舰致远号和战列巡洋舰靖远号也从大连造船厂下水了,邓世昌对自己的旗舰非常满意,靖远舰长为叶祖珪,这样,六艘军舰就组成了东海舰队第一分舰队,威海卫的北洋水师和德国归国的1500人都集中的旅顺军港,开始熟悉战舰,进行训练和巡逻,海军众人终于可以驾驶巨舰出海,自然热情百倍。
按照周雨轩的整军计划,第一批换装的是耿彪和刘五魁的六个军还有两个骑兵军。骑兵除了没有配置重炮之外,其他装备与步兵基本相同,只不过装备了马枪和骑兵特有的马刀。M42和迫击炮都是骑兵可以随身携带并快速移动的。
忙完这些事情,唐绍仪来报告,俄国外务大臣弗彼梅舍尔斯基公爵到北京来商谈和约的事情。周雨轩听完心中暗爽,这俄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