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中唐群英 > 第百五十三章 永王东巡

第百五十三章 永王东巡(1 / 2)

更新时间2012-9-15 11:34:40 字数:2242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的亲弟弟。李璘少年时聪敏好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面貌更是继承了李隆基少年时的英姿。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逃到西蜀避祸,李亨在灵武擅立称帝,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年少气盛的李璘心中一直不服。李璘时任荆州大都督,管控荆楚富庶之地。李亨为了笼络李璘,任其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

张皇后和李辅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蒙蔽圣听,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李璘多次上疏李亨,指出**干政、宦官乱朝之祸。张皇后和李辅国怀恨在心,意欲除掉李璘。李辅国指使江南东道采访使、吴郡太守李希言上奏,诬告李璘佣兵自立,欲图谋反。

肃宗听从李辅国的建议,派遣内侍元牟为中使前往荆州,传达谕令,命李璘入蜀陪伴太上皇。元牟按李辅国事先设计,将李希言的奏疏交给李璘过目,怂恿李璘举兵讨伐李希言。

元牟故意对李璘说:“圣人不念亲情,连自己亲生儿子齐王都给杀了,您这个当弟弟的一旦失了兵权,怕是难逃一劫。”

李璘听了元牟之言,召来江陵长史高适,永王府幕僚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商议对策。高适,字达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一眼看出永王李璘有对抗起兵朝廷之意,借口生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李亨。高适向李亨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李璘起兵必败。

李璘的长子襄阳郡王李玚,少勇好战,向李璘建议利用手中的兵权,挥师东进夺取江东,只要江南半壁江山在手,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礼。

李璘决心率军东进收取江东,起兵之前,一面征集船只建造楼船,一面大肆招募和笼络人才。李璘得知李白正在庐山屏风叠隐居,派心腹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以平定安史之乱、复兴大业为名,邀请李白下山。

几年前在陇右,李豫曾经邀请李白入府担任幕僚,当时天下承平,李白没有答应。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李白心系天下,渴望有机会驰骋沙场,匡扶社稷,于是应邀下庐山,入永王军中担任幕僚。李白下山前,夫人宗氏曾竭力劝阻,指出永王居心不良,不可相助,李白没有听从。

李白下山后,写下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东巡歌》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李白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李璘命大将浑惟明为先锋,季广琛、高仙琦为副,引舟师顺江东下,载甲兵五千到达广陵。江南东道采访使李希言见状,以平级的口气修书给李璘,质问其擅自引兵入江东是何用意。

永王李璘大怒,命大将浑惟明进攻李希言。

李希言慌忙之中,派吴郡司马元景曜和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军抵挡。结果李希言军大败,阎敬之被杀,元景曜投降。荆楚军很快控制了江南东道的大部分州郡。

李璘雄心勃勃,命大将季广琛准备船只,准备过江“收复”扬州,打通北上平乱的道路。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道采访使李成式,派大将李承庆率水军出战。两军在扬子江上展开激战,结果李成式军大败,李承庆向季广琛投降。荆楚军连战连胜,声势浩大,江淮震动。

江南军情传到长安,李亨下诏,削去李璘永王爵位,命河南招讨判官李铣统军南下,协助李成式讨伐李璘。李亨听从高适建议,新设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高适为节度使;又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瑱为节度使。

李铣率领数千兵马,驻扎在扬子。李成式命判官裴茂率兵三千,驻扎在瓜步。

裴茂这个人非常有心计,为了壮大声势,制作了许多旗帜,插遍长江沿岸。

李璘登上丹徒城楼,望见大江北岸旌旗遍布,以为李成式军声势浩大,心中产生恐惧。

裴茂从军中挑选荆楚籍的兵士,派小船送他们过江,潜入丹徒的荆楚军中散布谣言,说河北叛军已被朝廷剿灭,唐军二十万大军分兵两路,一路南下扬州与李璘决战,另一路直取荆楚,抄李璘的老窝。

李璘的部将季广琛起了私心,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于是秘密召集手下诸将说:“我们跟从永王到此,目前形势严峻,如不早图出路,除了战败身死,还会永远成为叛逆之臣。”

不到十天时间,荆楚军中流言四起,将士们人心惶惶。季广琛与部将率军过江逃到扬州,浑惟明逃往江宁,冯季康逃往白沙。

李璘一夜之间成了孤家寡人,对着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四人骂道:“你们,当初就是你们鼓动本王率军东下,如今落到这步田地,你们说怎么办!”

李璘的长子襄阳郡王李玚见四人闭口不言,拔出佩剑一剑杀了薛镠,怒道:“无用的书生!”

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