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五十二章 大唐书魂(1 / 2)
更新时间2012-9-14 20:14:02 字数:2106
李豫率军来到平原城外,远远望见城楼上一面绣着“唐”字的大旗迎风招展。安禄山范阳起兵,贼锋横扫河北,河北道二十四郡中只有平原郡未被燕军攻陷。
李豫率军来到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每隔五步便有一名兵士守卫。
郭旰策马上前叫门:“王师到此,立刻打开城门。”
少顷,一名府军校尉出现在城楼上,回答:“太守有令,南门封闭修缮,你等去东门吧。”
郭旰执刀怒道:“混账东西!太子殿下驾临平原,速去告知你家太守,开门迎接。”
郝廷玉策马上前,仰首对城楼上的府军校尉说:“在下河北节度使帐下裨将郝廷玉,立刻告知颜公,太子殿下已到平原。”
府军校尉回答:“郝将军稍候,卑职这就去通报。”
刘德顺瞅了瞅郝廷玉,愤愤不平的对李豫说:“什么东西,竟然如此怠慢殿下!”
李豫一心想见颜真卿,没有在意刘德顺的话。
大约过了一刻钟,城门缓缓打开,两名官员在一队兵士护卫下步行出城。这两名官员一文一武,文官身着青色官服,腰佩九銙银带,并非太守;武将胸宽体阔,满脸胡须,也不可能是颜真卿。
两人来到李豫面前,跪地拜道:“平原令范东馥、平原府参军李择交拜见太子殿下。”
李豫扶起范东馥、李择交,客气地问:“为何不见颜公?”
范东馥拱手回禀:“殿下见谅,颜太守此刻正在东郊,安葬其侄的骨骸,此刻不在府中。”
刘德顺大声骂道:“混账东西!岂有此理!太子殿下驾临平原,你们竟然派县令、参军出城迎接。”
李豫示意刘德顺住口,问范东馥:“颜公安葬的可是常山太守颜杲卿之子颜季明?”
范东馥回答:“正是。”
李豫:“请县令引我前往祭奠。”
范东馥有些迟疑:“这个,殿下远道而来,下官还是先迎殿下入府休息吧。”
李豫:“无妨,先去东郊墓地。”
李豫跟随范东馥来到城东山岗,路边有几座不久前新垒的坟茔,墓碑上的刻着每个人的名字,河东村王四、南港村赵六、府军校尉石大虎,字体方正,横轻竖重,笔力圆厚,庄严雄浑。李豫抬头放眼环顾山岗四周,类似这样新垒的坟茔足有上千座。
刘德顺心中害怕,脚步有些乱。
范东馥向李豫介绍:“这里埋葬的是半年前,平原之战捐躯的三千将士。”
李豫肃然起敬,面对众多坟茔俯首相拜。
李豫跟随范东馥来到墓地深处,远远看见一位身穿孝服、略显臃肿的长者,正蹲在一座新坟前焚烧纸钱。李豫缓步上前,准备点香拜祭,无意间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篇墨迹未干的文稿。李豫刚读了数行,心中无不震撼。
整篇文稿一气呵成,笔势雄奇,苍劲流畅,不计工拙,英风烈气现于笔端,待李豫读到“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一股悲愤的心情油然而生。
李豫认得,眼前的文稿正是中国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兰亭集序》从唐朝初年后便下落不明,据说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祭侄文稿》流传百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堪为国宝。
颜真卿似乎没有注意到李豫等人到来,继续蹲在地上烧着纸钱。
刘德顺大声质问:“姓颜的,你眼中还有当朝太子吗!”
李豫连忙制止道:“不得无礼!”
颜真卿站起身,擦干眼泪,拱手拜道:“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颜公不必多礼。”李豫第一眼见到颜真卿,便留下深刻印象。颜真卿年逾五十、身高六尺,人如其字,刚正端直。
李豫对颜真卿说:“令兄和令侄举义常山,死守孤城与叛军血战,精忠报国,是为我等楷模。”
颜真卿:“多谢殿下褒扬。”颜真卿在李豫这位大唐太子面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没有丝毫阿谀谄媚之举。
李豫亲手焚香,来到颜季明的墓前祭拜,令颜真卿十分感动。
祭拜结束,颜真卿引领李豫返回平原城。李择交率领平原守将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出城相迎。
李豫到达平原的第二天,河北节度使李光弼的副将田神玉来到平原。
田神玉见过李豫、颜真卿、白孝德,说明来意。鉴于河北南线吃紧,李光弼准备在河北北线发动攻势,力图争取主动,挽回战局。李光弼命部将田神功,进攻盘踞在恒州的张忠志。李光弼亲率唐军主力进攻退守贝州的史思明,请颜真卿出兵配合。
田神玉对李豫说:“李将军得知太子殿下到了平原,特命末将前来请示。”
田神玉是李光弼帐下大将田神功的弟弟。当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