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三十章 意外之变(1 / 2)
更新时间2012-8-29 20:28:53 字数:2728
李俶率河西诸军在东都洛阳周边驻留休整。朝廷中使殿中少监杨谦携皇帝制书前来。
杨谦当众宣读制书:“皇长子俶,违抗君命,擅离职守,险成大祸。幸得先皇护佑,反贼畏惧龙威,弃城仓惶北遁。着免去天下兵马元帅之职,即刻随中使返回长安。帐下诸军将领留驻原地,各司其职,不得妄动,违者以抗命论处。”
郭旰、哥舒曜、李元谅、南霁云四人一起上前,手握兵器围住杨谦。杨谦哪见过这阵势,吓得双腿发抖,下身湿了大片。
李俶此刻心情复杂,奉诏返回长安,会不会重蹈数年前王忠嗣的覆辙?抗命不回?只怕河北失地尚未收复,河南又将陷入内战。
马燧劝说众人收起兵器,对杨谦说:“中使一路辛苦,请先到驿馆休息。”
杨谦离开后,张献诚抱拳对李俶说:“不管发生什么事,献诚愿追随亲王左右。”
众将齐声抱拳道:“我等愿追随亲王左右!”
李俶反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众将低头不应。
马燧对李俶说:“如今叛乱未平,百姓流离失所。朝中阉党固然可恶,好在吾皇贤明,亲王回到长安,自可清洗罪名。”
李俶明白马燧的意思,本已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再也经不起大风大浪。李俶想起几年前王忠嗣对自己说过的话,下定决心对众将说:“我意已决,明日一早启程回京。各军留守东都,未得命令,不得妄动。”
次日一早,李俶怀着复杂的心情辞别众将,与中使杨谦离开洛阳,返回长安。众将执意为李俶送行,出城三十里。
李俶对众将说:“诸位的好意俶心领了,大家回去吧,不要为难杨中使。”此刻的李俶已经没有权利命令这些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
杨谦见李俶给自己撑腰,有恃无恐地说:“你们这样算什么?想公然抗命吗?圣人诏书在此,谁再往前一步,立刻以抗命论处!”
李俶双手抱拳对众将说:“俶感谢诸位兄弟相送,此去长安路途遥遥,大家请回吧。”
郭旰跪地请命:“旰愿护送亲王前往长安。”
哥舒曜、李元谅、南霁云跪地道:“我等愿意同去。”
李俶下马扶起三人:“三位多虑了。”
李俶虽然被削去兵权,但仍是亲王。一路上,杨谦对李俶十分客气。
队伍行至渑池城外,杨谦向李俶禀告:“城中驿站已满,城北金光寺风景秀丽,杨某与该寺主持有交,请亲王前往金光寺休息。”李俶没有多想,同意杨谦的安排。
李俶跟随杨谦下榻金光寺。
入夜,杨谦未经通禀,大摇大摆的走进李俶休息的房间。杨谦身后跟着四名身披甲胄的射生,最后进来的射生转身关上了房门。
李俶见杨谦来者不善,问:“这么晚了,杨中使前来所为何事?”
杨谦瞟了一眼李俶,给身后的四名射生做了个手势。四名射生一拥而上,将李俶牢牢制住。
李俶大声质问道:“杨谦!你,你们想干什么?”
杨谦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送到李俶面前,得意的阴笑道:“您看过这个便知。”
李俶看过杨谦手中的书信,犹如晴天霹雳,脑海中一片空白。杨谦手中的书信是一份遗表,楚王李俶上呈给皇帝李亨的遗表。遗表上的字迹竟然和李俶的字迹一模一样,内容大致是说李俶承认自己阵前违命抗旨,对不起父皇的爱护和信任,为了严明军纪,自尽谢罪。
杨谦手持一条白绫,缓步走到李俶面前,慢慢的将白绫套在李俶的脖子上。站在李俶左右的两名射生接过白绫两端,用力拉紧。
想不到竟然会死在不男不女的宦官手里,李俶心有不甘,奋力挣扎。正在这时,房门被一股猛烈的力道撞开,从外面进来三名身穿夜行衣的神秘人。
杨谦惊讶的指着三人说:“你!你们!?侍卫,侍卫何在?拿下这三个反贼!”
为首的黑衣人冷笑道:“别费力气了,外面那些废物根本不是我等对手。”
正在这时,十余名身穿夜行衣,手持刀刃的人冲进屋内,其中一人对刚才那名黑衣人说:“统领,院中的侍卫全部被我等制服。”
四名射生见状,连忙松开李俶,低头跪在地上求饶。李俶双脚无力瘫倒下去,一名黑衣人两步上前扶住李俶。
杨谦惊惶失措的指着这些黑衣人:“你,你们!想造反吗?!”
为首的黑衣人一拳将杨谦打晕在地,走到李俶面前,抱拳道:“我等来迟一步,让亲王受惊了。”
李俶惊魂未定,问:“你们是什么人?”
为首的黑衣人回答:“在下陆坤,是都畿道暗隼头领。亲王离开洛阳后,贺拔大统领担心途中有变,命我等一路跟随亲王,暗中保护。亲王放心,在下带来的十二名杀手,都是都畿道暗隼一等一的高手。”
李俶心中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