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五章 会战陕郡(中)(1 / 2)
更新时间2012-8-25 20:33:41 字数:2566
陕郡新店,唐军中军大帐,李俶召集众将商议当前形势。
马重英、仆固怀恩率军返回,向李俶禀告战况。马重英和仆固怀恩率军行至岘山脚下,遭遇一只上万人的燕军伏击,燕军统帅为安禄山帐下大将徐璜玉。好在马重英和仆固怀恩勇猛无敌,率领唐军安全撤回。
“御史大夫”严庄率守卫洛阳的近十万燕军主力,西进与退保陕郡的孙孝哲、张通儒部会合。严庄从洛阳出发前,特别前往崔乾佑府上,说服崔乾佑出山,率军西征。严庄主动把大军指挥权交给崔乾佑。
严庄、崔乾佑率军进入陕县,向张通儒了解最近几日两军战况,立刻命令大将军阿史那承庆率禁卫精骑,攻击正面来袭的唐军。崔乾佑命阿史那承庆从侧翼突袭,直取唐军中军帅旗,掩护孙孝哲部后撤。崔乾佑同时命令大将军徐璜玉率一万精兵埋伏于岘山,阻击唐军迂回包抄。
入夜,唐军中军大帐,前方探查燕军军情的斥候来报:“叛军从洛阳调来十万援军,统帅是严庄。”
有将领向李俶建议:“叛军声势浩大,我们应避其锋芒,退守虢州弘农郡,等待郭将军的大军到来。”
马璘表示反对:“目前敌我两军对垒,一旦我军撤退,叛军必然追击。从新店到潼关的一百多里道路穿行于山谷中,犹如肠道,进退只此一条路,我军很容易陷于不利境地。”
李俶经过仔细考虑,命令各部修筑营垒,坚守新店,等待郭子仪率军到来。
燕军并未利用其兵力优势,向唐军发起反攻,只派出数小队轻骑,侵扰唐军。
安全撤回陕县的孙孝哲见到崔乾佑并无丝毫谢意,反而指责崔乾佑先是丢了河东,害得燕军被迫放弃潼关,眼下又放着绝好的反攻机会不用,消极固守陕县。
崔乾佑向孙孝哲解释了半天,孙孝哲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率军西进,找唐军一血前耻。关键时刻,严庄和阿史那承庆走了进来。
严庄手持安庆绪亲赐的谕令,对孙孝哲说:“先皇驾崩,太子已在洛阳登基,命庄统领西征各军,陛下谕令在此,有抗命者,军法处置!”
孙孝哲看了看阿史那承庆,心中骂道:卖主求荣的小人!
燕军主力没有驻留在陕县城中。严庄听取崔乾佑建议部署兵力,与张通儒、孙孝哲率部两万守陕县,徐璜玉率军三万守城南高岗石子坂,安守忠率军两万守城西太原仓,阿史那承庆、李归仁率骑兵机动,崔乾佑率领燕军主力,裹挟着三万陕县百姓前往东面的峡石县。
两日后,郭子仪率军到达,除朔方、河西两镇轻骑,还包括刚收复的河东诸郡兵力,新店一线的唐军共有八万人马。而燕军在陕县驻有十五万步骑,连营数十里。八万对十五万,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将是一场难打的硬仗。
看过燕军的兵力部署,郭子仪表情严峻地说:“看来这个严庄真是不可小觑。”
李俶:“郭公何出此言?”
郭子仪:“陕县本无险可守,如果叛军将大队人马屯驻于城中,则此城必破。如今叛军在陕县西南两翼屯驻重兵,与城中守军相互呼应,构成坚固防线。其后还有主力潜伏,让我军难以防备。”
马燧解释道:“严庄是安禄山手下最有才能的谋士,叛军有此部署不足为奇。”
马璘指着地图上陕县城南的高岗对众人说:“南面石子坂的叛军离城较远,璘认为我军应集中兵力,先拿下此地。”
李韶光提出异议:“石子坂地势高,易守难攻。我军强攻此地,必然伤亡巨大。”
程千里:“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来,末将认为可以此为突破口。”
冯河清、戴休颜表示同意。
一直沉默不语的郭晞突然出列:“亲王、父帅、众位将军,晞想到一计。”
李俶:“三郎快讲。”
郭晞指着地图说:“陕县一带北临黄河,南接崤山。目前敌我两军主力全部聚集于黄河南岸,黄河北岸除李晟、哥舒曜的河西突骑,并无叛军出没。我们可以分兵三路,一路佯攻石子坂,一路进攻太原仓,另一路提前渡过黄河,与河北岸的李晟、哥舒曜部会合,走陆路东下至盐仓,再次渡河,迂回到叛军后侧,向陕县城中的叛军发起突袭。”
郭子仪:“此计可行,我军两渡黄河,走一条叛军想不到的路线。”
李俶想起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对众将说:“好!即刻调集船只,通知良器、子明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七天,两军相安无事,谁也没有主动出兵挑战。
第八日清晨,马璘、李韶光率领两万唐军借助山谷中的雾气掩护,向驻守石子坂高地的燕军发起突然袭击。徐璜玉并不慌乱,从容指挥燕军抵抗,并命骑兵发起反冲锋。马璘、李韶光两部人马进攻受阻。
紧接着程千里、冯河清、皇甫敬率领两万唐军对太原仓发起进攻。安守忠率军抵抗,双方互有伤亡。午后,李俶命李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