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三章 长安失陷(1 / 2)
更新时间2012-8-15 19:18:45 字数:2487
李俶率军从回乐出发前,特别派快马传信给留守武威的王霆,命王霆率一百亲骑赶往长安,将沈瑗和李适接到武威。
李俶在信中特别嘱咐王霆,到达长安后勿要逗留,尽快护送王妃和小王子返回武威。李俶记得按照史书记载,安史之乱中洛阳和长安相继被叛军攻陷,叛军攻陷长安后,将没有来得及逃离的公主、郡主,以及王公贵族的女眷掳往洛阳,广平王妃沈瑗包括在内。
留守武威王府的王霆接到李俶的书信,立刻点齐一百亲骑,从武威出发,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王霆率亲骑到达长安,准备接沈瑗和李适前往武威。正好遇到沈瑗的父亲沈易直病重,沈瑗执意留下来照顾父亲,不肯启程。王霆只得率军留住长安沈府,同时派快马送信给李俶说明情况。
沈易直的病情忽好忽坏,反复不定,这一耽搁便是大半个月。
一日上午,沈府管家慌忙来找到王霆,说有一伙盗贼冲进府内殴打家丁,抢夺财物。
王霆很是吃惊,竟有贼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长安城内的官员府邸。沈瑗的父亲沈易直时任从三品秘书监,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长,算得上正部级的高官。
王霆带领十余名亲卫,很快将破门入府的盗贼生擒。王霆从盗贼口中得知,长安城中已经大乱。王霆将信将疑的来到府门外,见皇城方向浓烟滚滚,街上满是逃难的人群。王霆拦住一个路人询问得知,安禄山的燕军已经攻陷潼关,正向长安杀来。
王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派手下亲兵出府求证。
------
当日深夜子时,李隆基接到潼关失守的六百里加急军报,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禁军统领左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向李隆基谏言:“长安目前可用的兵力只有留守大明宫的八百禁卫军,根本抵挡不住数万叛军攻城,请陛下立刻启驾出宫,末将率军护卫陛下西幸。”
李隆基在高力士搀扶下,缓步走出含凉殿,看着雄伟的大明宫,眼眶湿润,依依不舍的对陈玄礼说:“除了离宫西幸,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陈玄礼急切的回答:“趁叛军尚未到达,望陛下速作决断!”
李隆基看着一望无际的长安城,依然心存幻想:“长安城内有一百多万官民,将军可从中征募十万兵士,抵御叛军攻城。”
陈玄礼直言回禀:“先前,陛下以高仙芝、哥舒翰两位将军为主帅,士民尚有斗志,数天时间征募百姓数万。潼关失守,贼锋必锐不可当,况且城内官民早已人心惶惶,一旦潼关陷落的消息传开,恐怕会引发巨大的混乱,到时陛下亦难以脱身。”
高力士在旁劝道:“陛下,陈将军说的极是,如今形势危急,请陛下立刻决断!”
李隆基密令陈玄礼集结留守大明宫的八百禁军,厚赐钱帛,挑选九百匹闲厩马候用,做好了弃城出逃的准备。
李隆基连夜任命为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充长安留守,羽林将军、殿中监边令诚接掌宫闱管钥。
拂晓时分,李隆基与贵妃姊妹,诸皇子、皇孙,以及高力士、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等近臣,在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护卫下出延秋门。
御驾经过左藏库,杨国忠唯恐燕军攻入长安后打开国库,自己贪墨国库之事大白于天下,于是以国库财物不可留给贼人为名,下令火焚左藏。开元盛世积累下来的天下财富,顷刻间付之一炬。
御驾通过渭河便桥,杨国忠害怕燕军追来,命令兵士纵火焚桥,同时下令将附近船只全部凿沉。
清晨,百官入朝,行至丹凤门外,不见杨国忠、韦见素等朝廷重臣,听到宫内传出嘈杂之声,一时人心惶惶,但见千牛、金吾、监门三卫兵士如往常一样肃立于宫门前,百官心中稍安。
没过多久,左藏库火起,浓烟滚滚。监门卫开启宫门,上千太监、宫女背着大小行囊蜂拥而出,队伍中不时有人大喊:“快逃命啊,皇帝跑了,燕军就要打进城了!”
皇帝离京的消息随着出逃的人群迅速传遍整个长安城。
城内的王公贵族、官吏士民、富商巨贾慌忙逃命,有着一百多万人口的长安城很快失去控制。强盗贼匪争相冲入宫廷以及王公府第,抢夺金银财宝,纵火焚烧房舍。城中多处起火,冒出滚滚浓烟。更有市井之徒骑着毛驴,大摇大摆进入昔日庄严肃穆、守备森严的皇城。
王霆得到确切消息,立即集合卫队,护送王妃和公子出城。沈瑗坚持要求带上家中老小,包括卧病在床的父亲同行。沈瑗的母亲命下人收拾了几大车财物,耽搁了一个时辰才出得府门。王霆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原本宽阔的大街上此刻已经挤满了逃难的人群,抢夺声、哭喊声不绝于耳,不少商贾官吏见到王霆率领的亲骑,纷纷前来寻求保护,队伍行进越发缓慢。好不容易出了长安城,行至渭水,得知便桥已被烧毁,王霆只得率队沿渭水南岸向西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