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中唐群英 > 第百零五章 风暴前夜

第百零五章 风暴前夜(1 / 2)

更新时间2012-8-11 11:08:46 字数:2470

安禄山在河北厉兵秣马,招募军士,打造兵甲。

此刻在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西京长安,正进行三年一度的官吏选拔。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扶植自己的势力,将选拔官吏的标准,由选贤用能改为论资排辈,即按照资历排队升迁。

根据以往的惯例,官吏选拔由吏部侍郎负责主办,整个过程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吏部定出升迁名单后,需经门下省核查,从春到夏,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

以中书令右相兼任吏部尚书的杨国忠自视甚高,把负责官吏选拔的吏部侍郎韦见素叫到相府,拿出预先定好的名单,命其照单办理。

韦见素自然不敢得罪顶头上司杨国忠,按照名单上的人名,一字不差的誊写一遍。

杨国忠轻松摆平了吏部,又把左相陈希烈、给事中、诸司主官请到尚书都堂,照着韦见素呈交的名单,读一名定一名。名单宣读完毕,杨国忠当着众人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此事就算经过门下省了。”

左相陈希烈原本就是朝中出了名的老混混,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忙附和道:“杨相雷厉风行,是为我等表率!”

“是啊,是啊!”给事中和诸司主官见状,纷纷点头附和。

杨国忠脸上露出骄横的笑容。至此以后,朝廷的官吏选拔由杨国忠一人独断,门下省不在参与复核。

杨国忠论资排辈的做法,得到朝中老臣的普遍赞誉,以往你争我夺,相互拆台的事情大为减少,整个朝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

自视甚高的杨国忠认为自己解决了一道困扰朝廷多年的难题,开始筹划为自己歌功颂德。在杨国忠授意下,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上疏皇帝,请求给杨国忠立碑,表彰其改革官吏选拔的功绩。

李隆基觉得杨国忠此事办得非常好,命京兆尹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提笔修改了几个字。

商人出身的鲜于仲通非常懂得献媚取宠,命工匠将李隆基御笔修改的几个字用黄金填色,以示区别。

天宝十三年八月,左相陈希烈因为一件小事,不小心得罪了杨国忠。陈希烈担心受到杨国忠陷害,主动上表告老还乡。

安禄山见左相出缺,上疏推荐吉温担任左相。半年前,吉温改投安禄山门下,杨国忠对其十分憎恨,极力反对。最后,李隆基听取杨国忠的意见,任命吏部侍郎韦见素为兵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替陈希烈担任左相。

天宝十三年末,河东太守韦陟贪污朝廷下拨的黄河治水专款案发。韦陟贿赂吉温,希望通过吉温请安禄山在皇帝面前为他求情。杨国忠借机抓到吉温的把柄,请旨将吉温贬为澧阳长史。安禄山得知后,立刻上书为吉温喊冤。李隆基将此案搁置一旁,不了了之。

天宝十四年正月初九,杨国忠告发吉温贪赃丝绸七千匹、强夺士女为妾等十六条罪状,授意大理寺将尚未离京赴任的吉温逮捕,杖死于大理寺堂上。

吉温的死触怒了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安禄山下定决心,在年内起兵篡位。

天宝十四年二月,安禄山派亲信何千年入朝,奏请以藩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李隆基未经考虑便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命内侍监袁思艺传诏中书省起草敕令,碰巧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位宰相都在中书省。

杨国忠见韦见素心神不定,满脸忧愁,好奇的问:“相公现在位居宰辅,什么事让你如此发愁?”

韦见素回答:“安禄山拥兵河北,心怀异志,如今用藩将代替汉将,说明他很快就要兴兵作乱了。你我处在这个位置,能不愁吗?”

杨国忠轻松的笑道:“韦相多虑啦,就凭安禄山的几万边兵怎能敌过我天朝百万雄师。”杨国忠心里巴不得安禄山早点起兵造反,好借朝廷之力将其连根铲除。

韦见素知道杨国忠的心思,又急又气,退至中书厅堂,独自一人呜咽流涕。

天宝十四年六月,安庆宗与荣义郡主成婚,李隆基亲笔写下诏书命安禄山入京参加婚礼。安禄山借口旧伤复发,不能前来。

天宝十四年七月,安禄山上表奏请进献漠北骏马三千匹,每匹马派两名士兵护送,并派二十二名将领带队,准备趁机突袭京师。

对于安禄山的请求,李隆基采纳河南尹达奚珣的建议,亲自起草敕书,对安禄山说:“献马应等到冬天,马夫由朝廷调拨,不必派本军将卒护送。”诏书末尾,李隆基特意对安禄山说:“朕特意为你新建了一个温泉池。中秋时节,朕在华清宫等你。”

河北道幽州范阳郡,幽州大都督府,从大门到内堂的路上站满了慓悍异常的“曳罗河”,中使冯神威战战兢兢的宣读敕令,安禄山傲慢无礼的躺在床上,微微抬起一点身子,很随意的打断冯神威,问道;“皇上安好吗?”

“安,安好。”冯神威吓得大气不敢出。

安禄山对冯神威说:“马不献就算了,回去告诉皇帝,到了秋天,我一定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