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中唐群英 > 第七十七章 南诏之战

第七十七章 南诏之战(1 / 2)

更新时间2012-7-28 11:07:14 字数:2290

杨国忠成功剪除了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又将矛头指向李林甫集团的二号人物-王鉷。王鉷时任京兆尹,领京畿、关内两道采访使,身兼二十余职。

扳倒王鉷绝非易事,杨国忠经过数日深思熟虑,终于谋划出一个能致王鉷于死地的完美计划。

大唐开国以来,特别是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归国后,佛教日益盛行。长安城内有上百座寺庙,不少官员和百姓笃信佛法。

杨国忠与护国寺主持法善关系亲密,护国寺与慈恩寺都属于皇家寺院,主持的地位和威望极高。

杨国忠暗中与法善密谋,利用世人对佛祖的虔诚,巧妙设下连环计,怂恿王鉷的弟弟—户部郎中王銲,以及鸿胪少卿刑涛之子—右龙武军中郎将刑縡,率部起事捕杀李林甫、杨国忠,为朝廷铲奸除恶。

说起来王銲、刑縡二人都是忠肝义胆之士。可惜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杨国忠在幕后精心安排的陷阱。杨国忠为什么要自己铲除自己?这正是其精明之处,谁会怀疑受害者竟会是幕后元凶。

天宝十一年四月,王銲与刑縡密谋,准备率右龙武军发动政变,其口号是“奉旨伐罪,除奸佞,清君侧”。

杨国忠通过法善事先得到消息,立刻入宫觐见李隆基。李隆基闻奏大惊,慌忙命杨国忠统领北衙禁军平叛。杨国忠将立功的机会拱手相让,推荐负责管理京城的京兆尹王鉷处理此事。李隆基下发敕令,命王鉷立刻将反贼抓捕归案。

王鉷见事情牵连弟弟王銲,故意拖延时间,只派出长安、万年两县县尉抓捕,暗中派人通知王銲逃走。

杨国忠早有准备,亲自率兵前往抓捕,将逃跑途中的王銲、邢縡包围。

邢縡率众抵抗,双方在长安的大街上动起手来。

正在双方酣战之际,高力士率飞龙甲骑赶到。飞龙甲骑是皇帝的禁卫骑兵,士兵和马匹都穿戴精钢铠甲,犹如后世的装甲战车,普通步兵难以抵挡。

形势很快急转直下,混乱中刑縡被杀,参与叛乱的兵士死伤无数。王銲被杨国忠擒获,押送大理寺乱棒打死。

杨国忠捏造证据,诬陷王鉷是幕后主谋。

李隆基看过杨国忠的奏报,十分震怒,未经三司审问,直接赐王鉷自尽。

王鉷认罪伏法,杨国忠因为检举有功,接管了王鉷担任的全部职务,趁势穷追不舍,数次向李隆基密奏李林甫与王鉷结党营私,借此让李隆基疏远李林甫。

李林甫非常痛恨杨国忠,却有心无力。正在李林甫疲于招架、无计可施的时候,大唐帝国的西南边陲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唐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属国名曰南诏,国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即金庸先生笔下的南诏大理国,其国土包括今天的云南省,以及老挝和缅甸的北部地区。

姚州都督府是大唐在南诏境内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隶属剑南节度使。杨国忠举荐的姚州都督张虔陀,为人骄暴贪残,肆意妄为,残杀边民。

南诏国王阁罗凤害怕与大唐发生冲突,长期以来一直忍气吞声。

一次,阁罗凤携妻小赴姚州拜会张虔陀。张虔陀仗着自己是大唐天朝派驻南诏的大将,竟当着阁罗凤的面调戏其妻。

阁罗凤忍无可忍,派将军杨罗颠为专使,前往长安觐见大唐皇帝,控诉张虔陀的罪行。杨国忠出面替张虔陀开脱。李隆基对此事置之不理,敕令杨罗颠立刻离京。

杨罗颠返回南诏,向阁罗凤禀告唐廷蛮横无礼的态度。阁罗凤一怒之下亲率大军攻下姚州城,手刃姚州都督张虔陀。随后举兵北上,占据了越嵩-今四川西昌都督府辖下三十余个州县,在其地设“弄栋节度”,并入南诏版图。

剑南燃起硝烟,在京遥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推荐其亲信—剑南采访使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副使,知节度事,领军平叛。

鲜于仲通本是成都大富豪,曾在杨国忠最落魄的时候给予其帮助。杨国忠发迹后,没有忘记鲜于仲通这位大恩人。杨国忠多次在李隆基面前举荐,鲜于仲通连连高升,从一个布衣商人升任至剑南道采访黜置使。

南诏国弱民贫,全部兵力不过两万。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鲜于仲通率领七万大军从成都出发,浩浩荡荡向南进军。唐军一路之上势不可挡,很快收复嵩、姚两州,攻入南诏境内,前军逼近西洱河,距离南诏都城不足百里。

阁罗凤迫于唐军威势,慌忙派使者向鲜于仲通求和,表示只要唐军退兵,南诏愿意接受一切条件。鲜于仲通恃强凌弱,一心想着扫平南诏,立下千秋功业,回京向皇帝邀功请赏,断然拒绝了阁罗凤的停战请求。

阁罗凤被逼无奈,只得向吐蕃求援。

鲜于仲通在苍山下兵分两路,准备南北夹击,一举攻下南诏都城。南诏、吐蕃联军利用苍山有利地形,将唐军拦腰截为数断。一场原本势如破竹、唾手可得的胜利很快变成无法挽回的大溃败,六万唐军战死在苍山脚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