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保卫沙州(1 / 2)
更新时间2012-7-25 8:06:18 字数:2589
李俶等人辞别三危寺方丈宽见,快马加鞭赶回敦煌。
一行人进入敦煌东门,大街上依旧繁忙热闹,没有任何异样。
敦煌太守府中,李俶见到敦煌长史吴坚、豆卢军副使王钧。吴坚三十多岁,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王钧四十出头,身材魁梧,脸色乌黑,面相凶恶。
李俶将边境军情告知两人,两人显得十分震惊。
李俶问:“城中有多少军民?粮食、箭矢储备如何?”
王钧:“豆卢军有兵士四千五百,战马四百。”
吴坚:“敦煌城内有居民一万,粮食、箭矢储备充足。”
李俶站起身:“传我将令,豆卢军进入战备状态,命搜寻佛宝的骑兵立刻返回。”
王钧起身抱拳:“末将尊令,请郡王出示鱼符。”
“什么!?”李俶吃惊的看着王钧。李俶这次来敦煌原本是旅游揽胜,没有随身携带河西兵符。
王钧重复道:“请郡王出示河西兵符。”
吴坚见状对王钧说:“王将军,郡王人在这里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那么认真。”
王钧:“军法如山,不容马虎。王某与郡王从未谋面,如果郡王拿不出河西兵符,恕本将不能从命。”
郭旰忍不住喝道:“放肆!你竟敢当面顶撞郡王!”
李俶示意郭旰少安毋躁,诚恳的对王钧说:“本王此刻拿不出兵符,军情紧急,该怎么做,请王将军自己决断。”
李俶暂住于太守府中,吴坚听命左右。
半日后,郭旰前来禀告:“郡王,太玄回来了。”
安太玄跟在郭旰身后,上前抱拳道:“郡王,末将有紧急军情禀告!昨日,一支万余人的吐蕃骑兵越过边境,现正向敦煌袭来。”
李俶对郭旰说:“立刻传王钧来见。”
安太玄对身边一名亲兵说:“把人带进来。”
两名突骑兵士押来一名吐蕃士兵。
李俶看了看来人,问安太玄:“此人是?”
安太玄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李俶。
李俶打开信,看了两行脸色立刻凝重起来。这封信是吐蕃大将悉诺逻写给豆卢军副使王钧的,信里说“计划照旧,明日辰时打开敦煌南门”。李俶面红耳赤,右手紧握着信,对郭旰说:“王钧入府后立刻将其拿下。”
吴坚劝道:“郡王,时下正是用人之际,请您宽恕王将军先前冒犯之罪。”
李俶把密信交给吴坚。
吴坚看过信,义愤填膺的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吴某与王钧共事三年,不想他竟是番邦奸细!”
李俶:“大敌当前,本王正需要吴长史这样的忠义之士鼎力协助。”
吴坚:“郡王言重,吴某身为大唐子民,食朝廷俸禄,自当身先士卒、死而后已。”
李俶:“天佑大唐,敌人的阴谋已经败露,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坚守城池,敌人便没有机会。立刻发布公告,全城进入战备状态,郊外百姓全部迁入城中。”
吴坚:“吴某即刻去办。”
王钧进入太守府,见郭旰带着四名河西突骑兵士挡在面前。
郭旰一声令下:“给我拿下!”
王钧还没反应过来,已被四名突骑兵士绑了个结实。王钧大喊:“你们这是干什么?放开我,我有紧急军情要禀告郡王!”
郭旰:“你是要说:吐蕃兵临城下。”
王钧松了口气:“看来郡王已经知道了。”
郭旰冷笑道:“你是不是要向郡王请命驻守南门?”
王钧显得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郭旰对身边兵士说:“押下去!”
王钧大喊:“我要面见郡王!”
李俶命郭旰、哥舒曜接管豆卢军,与吴坚、安太玄、敦煌县令安敬仁一起部署城防。吴坚主动请命镇守西门,安太玄守东门,哥舒曜和安敬仁守北门,李俶、郭旰守南门。
一切安排妥当已经是半夜子时,李俶站在南门城楼上眺望远方,夜幕笼罩下的大地显得异常宁静,空中群星璀璨、银河低垂。李俶不禁自言自语道:“多么美丽的夜空啊!”
“看来郡王是成竹在胸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俶回头一看,笑道:“是明山啊,本王可是差点被你给结果了。”
贺拔楚岳单膝跪地,抱拳道:“请郡王降罪。”
李俶扶起贺拔楚岳:“此事不能怪你,怎么样,身体好些没有?”
贺拔楚岳:“多谢郡王关心,楚岳已恢复如初,特来向郡王请命,明日上阵杀敌。”
李俶笑着说:“放心,打战的事怎能少了明山你。对了,仲辉怎么样?”
贺拔楚岳:“仲辉已无大碍,协助郭旰巡查城防去了。”
李俶:“有你们在,敦煌可保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