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宋四畏罪潜逃吕(2 / 3)
他的家将郑宁,和几个侍卫,总共十人前去,宴毕回来,安然无事。后来又去一次。”
吕椿问他高廷赞和北安王,都谈些什么?
宋四道:“听说北安王哀求高千岁奏请圣上,放回他弟弟耶律通。”
吕椿问高廷赞如何答复他?
宋四道:“高千岁总是婉言拒绝。”
吕椿有了主意,说道:“堂上老爷问你时,你就说:高廷赞与北安王来往密切。某日,二人夜饮时,私谈谋反之事。北安王要高千岁帮他灭宋,事成江山各分一半。高千岁答应他为内应......被我听见。因此连夜来京,到相府告密。
宋四道:“若堂上老爷不信,怎么办?”
吕椿道:“我命管家吕用随去,见机而行。你只要咬紧牙关一口咬定这事,闯过这一关,保证不久定会放你出监,然后本相再提拔你做官。否则你定死无疑。”宋四道:“只要大人保我不死,愿照大人吩咐去说。”
吕椿吩咐吕用,给他松绑,赏酒饭给他压惊。暗递眼色给吕用,示意酒中下缓毒。
宋四吃饱喝足,被吕用等押送到监察院。
大堂上,监察御史苏公秉威严端坐。几个衙役把宋四押上堂。吕用跟随,宋四尽管有当今宰相的承诺,还是吓得两腿发软,战战兢兢的跪下。
吕用跪下道:“大人,此人叫宋四,是雁门关中一个马兵,到相府告密。相爷问明原因,觉得事关重大,不便多究。命小人送到衙内,待大人审明,同奏圣上。”
苏公秉让他站立一旁。
苏公秉道:“宋四,你有何重大机密?夜投相府,要告何人?从实讲述。”
宋四鹦鹉学舌般的说道:“小人出自忠心,到相府举报。只因主帅高廷赞,私自通番,来往密切。二月十九日北安王借着给高千岁祝寿之机,来到雁门关,二人密谈,北安王要高千岁帮他灭宋。事成江山各分一半,高千岁答应他,愿为内应......”
苏公秉问他如何得知此情况?宋四道:“小人在窗外听到的......”
苏公秉犯疑道:“你不过一军中马兵。怎能深夜走近军营主帅大厅。纯属信口胡言,诬告社稷贤臣。受何人指使,如果不从实招认,休想活命!”
宋四颤抖着说道:“小人不敢诬告。都是真话。”
苏公秉恼怒道:“大刑伺候!”把签扔下。
宋四乞求地偷眼望吕用。衙役按住宋四,打起来。宋四惨叫。
吕用怕宋四供出实情。向前跪倒,说道:“:老爷息怒,容小人禀明。方才来时,家爷吩咐小人说,宋四之言真假难辨,求老爷暂勿用刑,等明天一同奏明万岁。请圣上定夺。倘若让他死于大刑之下,这件事十分重大,死了活口,高千岁无法辩白,对相爷和大人都多有不便,望大人开恩。”
苏公秉觉得吕椿所见有道理,说道:“你先回去,禀告吕大人,明日早朝会面,一同奏明圣上。”
吕用走后。苏公秉将宋四收监待审。
早朝前,众臣在朝堂等候朝贺天子时,吕椿与闻锦、苏公秉相见坐下。
吕椿对苏公秉道:“苏大人,昨天宋四之事,下官深感疑惑。镇国王素日公正无私,宋四之言未必是实。吕用回复我说,他受刑叫屈。不知大人如何处理此案?”苏公秉道:“只有奏明圣上。秉公而断,怎能听一面之词,而冤枉重臣。”吕椿道:“大人所见极是。”闻锦问道:“二位大人所言,是关系镇国王的事吗?”
吕椿道:“昨晚雁门关有一马兵到府中告密,说高廷赞与北安王暗自勾结,密谋造反。”
闻锦道:“镇国王不可能有此事,定是宋四报私仇,或受人收买,前来诬告。”
吕椿道:“我们所见相同。少刻上朝一同奏明圣上。依我拙见,先不必惊动边关,把宋四严加审讯,不怕不得实情。倘若确有叛情,再拿问不迟。如果是假,先把宋四正法,然后奏明圣上降旨,传谕边关,以表圣上严明。不但高公感恩戴德,竭诚报国。在边关的诸将也会敬仰圣上明德,鞠躬尽瘁于王事了。”
苏公秉和闻锦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同说:“大人高见。”
神宗上朝后,宁佐尖声喊道:“咱家传圣谕,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吕椿与苏公秉出班。吕椿奏道:“臣与苏御史有本启奏。”
神宗问他二人有何事同奏?吕椿道:“陛下,昨夜初更,有一人投至臣府,报告机密。自称是雁门关镇国王高廷赞麾下的马兵宋四,有机密事特来密报。臣略问几句,他的话诬及主帅,臣并非审官,不敢深究。立刻命人送至御史衙门,交监察御史苏公秉大人查办。尚无结果,事关社稷,臣不敢不奏,望陛下裁决。”
苏公秉道:“陛下,据宋四所供,高廷赞通辽谋反。他说二月十九日,北安王耶律泰,到雁门关拜会高廷赞,与高廷赞夜宴私谈,他在窗外听得二人商议谋反之事......臣想,宋四乃是军营中一个马兵,怎能进入帅府?实不可信。再者,谋反大事,纵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