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 纳征之礼(3 / 4)
是看上去只是让人想到一句话——君子温润如玉。
戴府中门大开,两人迎出门去,门外三百亲兵排出的队伍足足有一里地长,连子宁和张燕昌站在前面,一身很隆重的华服。
见了那戴章浦身边的老人,连子宁心中便是微微一震。
这,便是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杨慎杨大人了啊!
杨慎,杨升庵,他更多为人所知的,是他那一首写在三国演义之前的临江仙。因着这首词,也随之流芳百世。
实际上,只要是对历史稍有研究的人,便知道,临江仙不过是杨慎一生中很不起眼儿的一点而已。
杨慎是四川新都人,其父是大明朝三朝元老,内阁名臣杨廷和。杨慎也是青出于蓝,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流传天下,众人皆惊。
后入京,写《黄叶诗》,为当朝大学士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六年,时年仅二十三岁的杨慎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八月,圣上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圣上大怒,杨慎被迫称病还乡。
在连子宁那个时空,嘉靖帝即位之后,杨慎便被召至京师,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嘉靖帝大为光火,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杨慎被远戍云南,从此再也没机会涉足官场,就此郁郁而终。
但是正德帝未死,之后更是成熟了许多,重用杨廷和等名臣,杨慎也被召回朝廷,从兵科都给事中开始,一路步步高升,终于在正德三十五年,入住内阁。
至此,操持朝政十六年。
算起来,他现在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连子宁向戴章浦见了礼,又是上前几步,深深一揖,道:“下官连子宁,见过杨老大人,杨老大人安好!”
对于这位老大人,他是打心底里尊重,倒不是虚礼了。
杨慎点点头,温声道:“武毅伯不必多礼,咱们今日只说家事,不论官职!”
声音平和淡然,没有半点倨傲无理,连子宁心中暗赞,这才是国朝大儒名臣的气度。
几个人见了礼,然后戴章浦便是退后了一步,问道:“两位因何而来?”
他今日也是难得的脸上带上了笑意,整个人显得喜气洋洋的。
张燕昌这辈子也很是做过了几次媒人了,驾轻就熟,拱拱手笑道:“武毅伯连子宁,以伉俪情深,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情纳征?”
这边杨慎微微一笑,道:“武毅伯馈以重礼,戴侍郎敢不拜受?”
这话说完,戴章浦便也依着他说的话,把意思重复了一遍,然后到此,这个问答环节,便算是结束了。
实际上,这几句话说完,整个纳征的礼仪便也结束了一大半。
然后双方对拜一拜,便一起进了府门。
连子宁身后,一溜亲兵源源不断的进来,捧着抬着扛着各色各样的礼物。
戴清岚的阁楼上,窗户都开着,因着身处假山,地势比较高的原因,打开窗子之后,前庭中的景象都看的真切。
窗户开了一条缝儿,一个穿着一身青的少女正站在后面,偷偷的往外面看,看到连子宁进来,她欢呼一声,回头招手道:“小姐,小姐,姑爷来了!”
清岚正坐在小几边手里捧着那本连子宁刚刚写就的白蛇传,手里拿着细笔,在上面小心的写着什么。
听到这话,不由的手一震,一滴墨迹便是落在了纸上,她呀了一声,来不及看,便把细笔一撂,急急的站起身来,跑到窗边,从细缝里面往外观看。
果然便看到了走在最前面的连子宁,远远的,瞧不清楚面容,但是清岚却是感觉,他似乎更俊秀了,更英武了。
见到他,一颗心顿时变得柔软起来,便是眼波,也似乎是蒙上了一层水雾,变得朦朦胧胧的。
这几天以来,一直都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也是变得平静下来,安宁下来。
只是痴痴地盯着他。
小青咯咯一笑:“小姐,纳征已经完了,你就在家中安心坐着,只等着过上几个月便嫁人吧!”
“啊~!”小青装模作样的打了个哈欠,笑嘻嘻道:“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小姐这几日辗转难眠,连累的人家也没睡好呢!”
“死丫头,还说!”清岚脸色微红,跺跺脚,伸手便要去拧小青的脸蛋儿,笑道:“也不知道那天晚上谁睡着了还喊他的名字呢!当我听不见么?”
这下轮到小青脸红了,她跺跺脚,便有些不依,心中想道,小姐这就要嫁给他了,我也要嫁进去了!想到这里,心中便是一阵难言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