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诸子(4 / 6)
规》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首先教育人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人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人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
杜睿并不想着要他的子女也能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对待子女,他一向都坚持着因材施教,若是当真有天分的,便多加教导,若是不然,杜睿也要坚持着一个底线,那就是将子女教育成一个好人。
杜睿有子二十三人,安康公主所生长子杜学文,杜睿并不担心,虽然这个长子没能如他母亲所想那般继承杜睿的文才,反而自小便好修习武事,可杜睿并不觉得如何失望,他能看得出,杜学文骨骼惊奇,是一块练武的材料,而且杜学文自小便性格坚毅,有胆识,若是不走从军这条路,反倒是可惜了。
而且杜学文身为杜睿的长子,将来自然是要继承他的爵位,只要他能修身养性,磨一磨性子,将来便是不能立足朝堂,也能在外为将。
宝钗所生次子杜学义,性情淡然,不好仕途,反倒是对书画颇有天分,杜睿也不曾强求他修习学问,反倒是对他的书画时常指点,这父子俩个倒是有些共同语言。对杜学义,杜睿也是不担心的,但凭他那温文和善的性子,将来便不难保一世的平安。
三子杜学桢和杜学义是双生子,和杜学义一样,他也最好书画,而且其天分还要超过他的次兄,如今不过二十岁的年纪,便能写的一笔瘦金体,于绘画上隐隐有大家之风,只是他性格刚烈,又好学魏晋名士,颇有几分不羁的风采,倒是让杜睿放不下心。
伊莎贝拉公主所生的四子杜学武,是杜睿最为看重的一个儿子,自小便潜心研究学问,而且还不好死读书,在杜家祖茔之时,与杜睿总论世事,时常有些惊人的言论,对他,杜睿是寄予厚望的,甚至有将其培养城他接班人的心思。
熙凤所生的五子杜学仁,好读书,可是天资不足,不过中人之姿,便是入仕,怕是也不过一州之才,不过杜学仁性情沉稳老练既不想杜学文那般急躁,也不像杜学武那般张扬,杜睿对他早有定论,将来若是能保住杜家基业的,非此子不可,如今先在门下省做个闲职,稍加磨练,日后或许能立足朝堂。
元春所生的六子杜学祁自小便好机巧之物,倒是与那性情放荡不羁的杜承学十分相得,如今十八岁的年纪便已经入了工部任职,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将来倒也不愁没个出路。
探春所生的七子杜学诚,性情深沉,恢宏通达,而且思维机敏,能言善辩,却不张扬,与杜睿论国事,时常有惊人之语,如今任职宫中,做了一任通事舍人,倒是颇受李贤的器重。
麝月所生的八子杜学禹好读书,不善言辞,为人虽然木讷,但却通达事故,最是刚直,如今入了太学,将来便是不能为官,在太学之中做个教书育人的博士倒也不差了。
纨儿所生的九子杜学贤和他的长兄一样,好习武事,小小年纪,便天生神力,舞得动杜睿所用的长枪,若说杜睿膝下众子之中,能继承杜睿武艺的,无疑就是这个九子,在他身上,杜睿也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而且还第一次利用他的职权谋私,为杜学贤谋了一个中府果毅都尉职衔,日后究竟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妙玉所生的十子杜学嗣,说起来倒是让杜睿最犯愁的一个,也不知道受了谁的影响,居然好学那求仙修道的学问,杜睿半生与那佛道为敌,家门之中却出了个逆子贰臣,不过杜学嗣虽然好求仙修道,倒也不曾因此入了魔障,杜睿对他也没什么多大的期望,只盼着他将来能做一个富贵闲人也就是了。
元春所生的十一子杜学奕,性聪敏,好诗文,尤其好写赋,所书文词极其华丽,小小年纪,便享誉长安,时常有人上门求教,诗文虽说是小道,但是既然自家儿子喜好,杜睿倒也不曾阻拦,反倒是时常指点一二,同样为他在太学之中谋了一个出身。
晴雯所生的十二子杜学烈,如同他的性子一般,年纪不大,便性如烈火,最好惩恶初见,扶危济困,这是杜睿最为心喜的地方,只不过他这个性子,却也容易为他召来祸患,容不得杜睿不忧,如今在禁军之中,做了个镇将,这次杜睿出征打算将其带在身边,好好磨一磨他的性子。
可卿所生的十三子杜学显,好道家,崇尚清静无为,性子淡然,不与人争,虽说天资一般,以后怕是无所成就,然而就凭他的性子也能安乐一生,如今在秘书监坐个少监。
湘云所生的十四子杜学柯,和他母亲一般,是个好动的性子,好武事,也好文事,且性情圆滑,在这宋国公府上确实个人人都喜爱的少年,如今做个大理司直,倒也妥当。
迎春所生的十五子杜学言,性子机敏,不过却是文不成武不就,不过却唯独对经商,颇有天分,杜睿也由得他去,让其跟在杜平原的身边,学着经营自家的生意,倒也十分称职。
惜春所生的十六子杜学涵,倒是个不省心的,怕是自小被惜春溺爱,性情最是乖张,虽不曾为大恶,然小过却是不断,杜睿也时常约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