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唐武装(6 / 6)
过记载,宋太祖,宋太宗生母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
杜太后问太祖赵匡胤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赵匡胤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
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
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
赵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赵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
太祖赵匡胤还曾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
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的。
赵匡胤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和他的生母杜太后一样,都是担心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致使赵氏江山不保。
如今大唐出现这样的局面也实属无奈,太子李弘被害,皇长子李象继位的话,只怕群臣不服,潞王李正身份不够,只能由李贤继位。
杜睿如今虽然大权独揽,但是处在这样一个情景之下,他也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般。
这时门外传来了阵阵钟声,杜睿撩袍起身,道:”晨钟已响,诸位同僚随本官一同进宫,朝拜圣上!“
”下官领命!“
杜睿当先走了出去,看着缓缓开启的承天门,杜睿的心中也难免一阵激动,虽说他执掌朝政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就算是有高宗李承乾的遗命在,他这个顾命大臣的身份,还需要当今圣上李贤的确认,才算是正式生效。
跨入承天门,或许在旁人的眼中,是大唐一个杜睿时代的到来,但是在杜睿看来,这一步跨出去,他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从今以后,他将成为大唐的实际主宰,他的声音将成为这个庞大国家唯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