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唐极品闲人 > 第五百六十三章 心惊胆颤(五)

第五百六十三章 心惊胆颤(五)(3 / 6)

《资治通鉴》记载: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从此以后,朝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却是事实。

唐代人管皇帝叫”圣人“,现在帝后共同临朝掌政,人们就把他们合称”二圣“。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高宗封禅泰山。由于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高宗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之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武则天走上前台垂帘听政,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认可了武后参政议政的合法性。对武则天而言,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使大臣无法再和皇帝谋划对她不利的行为。

试想,面对帘子后面虎视眈眈的武皇后,谁还敢再对皇帝说”皇后专权,不如废之“呢!

第二个好处是让武后对朝政的参与不再局限于皇帝生病的时候,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都进一步增长。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

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执政者。

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武则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于是为了避讳,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可见武则天这时的欲望有多大!不仅仅是这样,武则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历史书一般把它叫做建言十二事。

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

第二方面:笼络百官。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

第三方面:提高母权。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

第四方面:取悦皇帝。第一,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第0572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提倡节俭。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历史上的武则天做这个天后,做的是心安理得,可是武京娘却因为这个称呼变得战战兢兢,如果没有天草四郎的那番话,勾起了她的野心的话,或许武京娘依然会追逐权利,但是却也生不出那样的野望,自然也就不会将局势变成现在这样不可控制。

原本武京娘是可以稳稳当当的在李承乾驾崩之后,以辅助幼主的名义,成为这个帝国的实际主宰的,至少也可以临朝称制。

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由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所开辟。

芈八子楚公族出身,是秦孝公的儿媳妇、秦惠文王的后妃、秦昭王的母亲、秦始皇的玄祖母。

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无后,由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即史书上说的”宣太后自治“,是中国后世历朝历代后妃掌权执政的鼻祖。

宣太后对于秦国主要有两大贡献:其一,使得秦国政局较为稳定,国力大大增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二,宣太后以利国利家利己利民为原则找情人,她的放荡促成她和义渠王数十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