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幻之盛唐 > 第七百五十六章 整顿乾坤济时了(一)

第七百五十六章 整顿乾坤济时了(一)(4 / 5)

,但更多是坐享旧泽苟以私传之徒,乃至与世俗无异的僧伽权贵……”

“我们这次不仅仅要扶持当地佛门,宣威东天竺诸国……还要促使当地佛门做出足够变化,以对应本朝在当地的经营”

“因而,除了迎取经典外,还要行正本清源之事,让佛门祖庭回到远离烦嚣,不假外物的上古大道……明白么?”

突然一骑回报,说是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阿育王柱了……”

看见埋没于蔓草中的狮头立柱,虽然风化雨蚀,但是雕纹依稀的记载着古典天竺的律法和政令,代表着沉泯的过去最后一点威严和辉煌。

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是史上第一个统一印度大部的君王,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明确颁布法典的帝王。阿育王将法令文告颁刻在石柱或是铸铁柱上,这些石柱或是铁柱遍布在王国的各个地方,亦被称为阿育王柱。

这些石柱的顶端雕刻着一只或几头蹲坐在轮盘基座上的狮子雕像。狮子是力量的象征,而轮型则代表着永恒的真理(或佛法),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法·轮”。

不过在婆罗门与佛门的斗争中,这些阿育王柱被损毁的厉害,甚至被当地熔铸为兵器的,特别是近数百年来婆罗门复而大兴而佛门式微,善存下来的阿育王柱越来越少,也就剩下一些佛教徒比较活跃的地方,能够看到这些阿育王柱,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情。

“按照两位大师提供的地理志,看见这些阿育王柱。”

“我们已经进入古摩竭陀国境内的巴特那之域了……”

恒河流域中下游,古代崇佛大国——摩竭陀的故地。有七条河流经该国属,中部有一些小山,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国拥有印度境内最肥沃的土地,每年来自印度洋的热带季风,最终被山脉阻挡停留在该地区,而带来充沛的降水和常年湿润恒定的气候。

古摩竭陀国中的精华,则是集中被称为巴特那的腹地,又号称生产上古先贤名人的圣者之域,曾为公元前3 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城”。

该地早期曾为佛教重镇,为佛教护法王阿育王奉佛的中心,也是摩揭陀国乃至整个天竺的佛教发源地,在佛教史上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

如今这片土地,分属四个维戴赫国、梨奇维国、恩格国和(新)摩羯陀国的版图,期间又夹杂着若干诸侯城邦之属。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古摩竭陀国的故都王舍城,修整了一天,昔日被唐玄奘赞誉为宏伟大观的王舍城,大多荒废颓败不堪,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旧址上复建起来的一座口不足万的小城,满地的泥泞和蓬头垢面的城中居民,是外来者唯一的印象。

从这里开始,道路变得平坦好走起来,时不时的还能看见石质的路面,这据说是为了方便阿育王朝圣,而修筑的便道,第二日的天黑之前,他们终于赶到了第一个又那烂陀寺安排接待的据点,名为佛陀伽耶的小城旧址,佛陀伽耶,也就是附族释迦摩尼证道涅盘之地,阿育王造的大普提寺,由于荒废颓败的年深日久,大普提寺的大半截已没入土中,只的一些基本轮廓还算完好。

依稀可以看出,大普提寺的主体部分为方台形,从寺基到上端渐次减小,上建圆锥形尖顶,仅余残办,但依旧十分雄伟峻拔。寺前满是青苔和蔓支的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图案的雕刻,生动逼真。

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还有半截释迦牟尼大像。大像面朝东,背靠毕钵罗树数丛,大普提寺外的庭院墙址内,有历代供养人修的许多小塔,还有许多僧人的舍利塔,都已经籍没在荒草和泥沙中。

唯有当初那株佛祖证道的毕钵罗树(又称沙罗双树、菩提树),繁衍出来的树从,已经荫密成林,因此还有少量僧人还在此驻留,维持着最后一点香火。

连佛门发源地的圣地之一,都颓败到如此境地,这也似乎预示着天竺佛门现今的境况,是如何的窘迫了。

夜晚,夜深人静,突然火光四起,空中还想起弓弩射击的咻咻声和惨叫声。

……

相比正笼罩在间断的雨幕中的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上随着降雨减少,迎来了凉爽干燥的初夏。

“去年王朝的版图内普遍歉收……军队储备的凑集效率比预期还要低”

“为什么。”

“因为王朝多线作战,占用了国内大量的人力和劳役,以至于就算没有收到战乱的影响,许多地方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播种和浇灌……”

“现在秋收的田野中,大都是老人和妇女,能否遣散部分当地籍贯的士兵”

“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后备兵员,来对应敌人可能的攻势……”

“那就出动我们空闲的志愿兵,以每个哈里夫为单位,帮助地方耕种吧……”

赛里斯人的主力,仍旧停留在克尔曼沙赫的消息,让巴格达的守卫者们,多少稍微安心了一些,几有些庆幸,又有些悲哀,庆幸的是,如果赛里斯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