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但起东山谢安石(7 / 8)
意识的交蹭了几下。
手感不对,家里的几个女孩儿的身体特征和细节,我都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对方象踩到尾巴的小猫一样惊跳起来,看到我的脸又慌慌张张的跪了下来,头也不敢抬的呓声道“我……我……只是……累了趴一下……对不起”
随着动作披洒在空气中雪亮飘摇的东西,顿时晃瞎了我的眼睛,白发魔女?白毛女?
“嗯……”
看到的是一张相当稚嫩的面容,我愣了一下,疑惑道“抱歉,你是哪只啊……”
“伊……伊利亚……圣”
随后,闻声出来的林素昔解释道
“这是西州送来的侍儿,说是留在殿下身边侍奉的。”
“我就让她且在这侯着。”
说是侍女,其实恐怕是哪个王公家的女儿,柔腻如乳脂的皮肤,和精致繁复的裙衫,乖巧的小脸蛋儿,重新扎起来发髻居然是银白色,与那种那种自然老去的苍白不同,而是一种璀璨瑞流淌白银的光泽。
我就这么像萝莉控么,这名声都传到域外来了。还是叫伊利亚的银发萝莉,我似乎想起了什么,却又抓不住。
这是那些臣藩对天朝宣抚大使的一番心意,若是拒辞不受,那只有以死谢罪族人了。
……
北天竺,西键陀罗州首府,迦底那城,
现在北天竺经略使治下的状况,并不算好,突然爆发的瘟疫,让经略使的辖区内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病倒、死亡、逃亡、再加上此起彼伏的骚动和叛乱,连来自吐火罗和拔那汗诸国的移民,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是唐军始终把持着北还的山口长期戒严,这些刚迁来没多久的附庸部族和归化户口,早就逃亡一空了。
虽然唐军在生育的屯点,重新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隔离措施,但是街市和大路上寥寥无几的行人,代表的是无可逆转的萧条和破败。因为瘟疫的威胁,那些为了数量可观的战利品和奴隶,曾经云集与富楼沙城的各族商人,也不敢来了。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城中的宗教场所,一所新开设地道观。法号盗泉子的黄冠张应辰,也在主持自己在本地的第一场大型法事。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佛门兴盛天竺之地,建立起传教的寺观地道士,他并没有正在做一件让自己名垂史册事情的觉悟,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应付了事,因为他正在扮演一个神棍的角色,一只懒洋洋打着哈欠的熊,乖巧的蹲在他脚下。那是他从小养大的宠物,被当成威猛的护法神,而受到人们的敬畏。
底下用充满期许和敬仰的目光打量着盗泉子的人们,黑压压的足足有数千人,他们如温顺的羊群一般,携家带口安静的坐在地上。
在瘟疫横行,人口凋敝的西键陀罗州,能够聚集起这么多人来,算是了不得的盛世了,其中很多人是是因为听说了颁赐的符水,可以避疫而特地前来的。
由于经略使兼键陀罗军使鱼同自出援吐火罗后,就一直征战在外未归,实际上是由北天竺长史,岭南行营营田判官兼刺史元让在主持地方事务。
因此除了依靠调剂有限的兵力,进行军事强力镇压和维持外,就剩下宗教上的辅助手段。
但与之前预期到的阻力与困难不同,在满地瘟疫和饥荒中,通过赈粥俄施药,僧道们的传道效率,几乎是以突飞猛进来形容。
他们只要粗俗简单的,将教义中的某些神仙的职分,与当地婆罗门神祗的照葫芦画瓢对应起来,比如用近年兴起的三清之说,比照婆罗门教三大主神的,就很容易,让这些土人受篆改换了门庭。
相比五方天竺的其他地区,饱受外来民族入侵和劫掠的北天竺,自贵霜王朝之后,就已经失去古代曾经辉煌的传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而逐渐陷入愚昧和野蛮。
而当地的婆罗门众中派系林立,各自所奉的神主极多,同一个神职,在不同的地区,有单个或是复数的不同神祗在发挥作用,因此除了势力最大,也最强硬的湿婆教派之外,大多说地方系神祗所在寺庙,生死存在的威胁下,都无奈的接受了一这种佛们共通共存的状态。
由于两百多年前的婆罗门教复兴的改革运动,大量将佛门体系和教义,也吸收进婆罗门神话中,因此重新编释教义起来,倒也不是多困难的说。
比如这座道观,前身乃是婆罗门教的一处重要圣地,是司音乐、文艺、财宝之神大圣欢喜天,也就是佛门密宗中的双身大欢喜佛,因此拥有众多婆罗门和佛们留有的精美洞窟和雕饰,在接管后被大部分保存下来。
护法女神什么的稍作改动,就变成斗姆元君、九天玄女之类地道家神仙,长相比较丑恶的就变成诸殿阎罗和八方鬼神。
因为灾害和死亡的威胁,让人的心理底线变得极为脆弱,对宗教籍慰的需求格外突出,而大规模取缔的婆罗门教派,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由于北天竺西部掀起的战事,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意外的结果,既然这场瘟疫没有能击垮这些外来者的统治,由此产生了新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