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万王之王(4 / 6)
一起,毅然踏上未知的遥远征途。先是在安南归化郡县,在婆罗洲捕奴,在佛逝国清剿旧族残余,又参加过几次对南天竺的攻略,最终辗转来了这万里绝域之地。
据说他在来到外昆仑洋之前,加入过一个由南海社资助的,主张相当激进的青年结社,号称要将所行经之地,尽变成唐人的立足之地,满脑子都是投笔从戎的班超等古人先贤的事迹。他也是这只使团少量武装人员的领头,就不知道是否还附有其他什么的秘密使命。
紧护使团左右。
是两队同样皮肤黝黑的骑手,他们身材高大而廊骨高凸,穿着铁片和牛皮套缀成的背甲,虽然裸露着大腿和手臂,只在裸骨上带着重叠银环,却戴着鸟羽兜帽,用小条的皮革在脑后绑成一条条油光发亮的小辫,他们是阿克苏姆王国精锐的高原骑兵,来自王家分支的部族,满脸肃然的握着着系着黑色布条的雪亮长矛和柳条盾,时刻警惕着道路四周。
一路上行来,可以看见阿克苏姆人在高原和山地中,开辟的层层叠叠的梯田,以及引灌山泉溪水的沟渠和继续雨水的堤坝,从事生产的主要是这个国家基量庞大的奴隶,他们身上只有很少遮蔽物甚至不着丝缕,在烈日炎炎之下劳作,被晒的精瘦发黑。
气候温和,降雨丰沛,让这个埃塞俄比亚高原拥有了非洲水塔的美称。繁茂的田野和满山的牛群,是最常见的景致。用黄土和碎石粘合铺成的商路,岔路口凿山而出的堡垒,无不诏示着这个国家强大而四通八达的过往。
转过一个高原最常见的矮丛丘陵,起伏地道路再次变得和周围的荒原一样平坦起来,突然一只人马出现在地平线上,黑压压的高大身形充斥着视线,在扬尘的昏黄日光中,格外显眼,还没等使团做出反应,他们就动了。
伴随着巨大身躯的行进,面目涂满斑纹的士兵,具刀舞盾蹦蹦跳跳的,刹那间,巨大的嘶吼声和战鼓的鼓点声,响彻了原野“象军……”
王元礼的瞳孔瞬间收缩了一下,那是一只只身披柳编大排的战象,背有大筐负有弓枪数人,牙缚尖刃,摇鼻顿足间,声势惊人。
“昆仑奴国也有象军么……”
一个同行的,皮肤看起来没那么黑的混血官员,赶忙凑过来高声解释一番“稍安勿躁……”
王元礼这才对同伴摆手道
“这是安素国派出来迎接我等使臣的仪仗……”
“正在唱跳迎宾的歌舞……”
“且注意形象,不要失了了大唐的威仪”
看见队伍中走出一片袒胸露乳的女子,他赶忙加上一句。
如今阿克苏姆宫廷中掌权的是执政王后和年幼的海西尔(万王之王),这只象军也是王室左后的权威和尊严所在,也代表着队这些远道而来唐人使团的重视程度。
进入阿克苏姆城之后,使团一行直接被引入王宫。
王宫的基座是在锡安山附近的一处巨大的石丘上开凿出来,储红色的巨大石材构建成线条圆润,如同城堡一般的宫殿——恩达西蒙宫,与附近更早期建立的恩达迈克尔宫、塔卡马里亚姆宫,围绕锡安山上的圣玛利大教堂组成一个的宫殿群。
巨石碑组成的台阶过道上,携刻满了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古文字的,诸如“蒙上帝恩惠”、“愿荣光常在”、“黑色大地之主”“阿克苏姆万王之王”的铭文,让使团一行惊叹之余,不得不放慢脚步。
与使团的会见是在灰色雪花石铺陈的殿堂里进行的,据说模仿了当年所罗门第一圣殿的风格,到处是带边槽的方柱和闪米特风格的花纹。
石孔十字窗透出的斜斜天光下,
黑曜石座上的摄政王后,看起来没那么黑,相反从肤色上看起来更接近黄种人,只是眉眼轮廓更接近带有希腊血统埃及人,显然是混血的后裔,披着丝绸的袍子看起来很是高大挺拔。
年幼的国主还是缺乏威严和城府的年纪,只是静静的坐在稍小位置上,敬畏和期盼的望着自己的母亲,并没有说话。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个让他们大吃一惊的人。
那是一个地道的唐人,在埃及宫廷终端的线索似乎一下子接上了。
“难道是襄城杜家子,环兄么……”
王元礼一种难以置信又有些试探的声音道,这可是南海会社悬赏已久的一个重大任务。
……
亚美尼亚,凡湖,小黑石教堂中,身怀使命的马克己和见人通译的康纳罗布,终于见到了结束祷告时间的当地主人。这是一个年逾五十头发灰白的教士,朴素的亚麻灰袍,除了一串镀银的十字链,和那些道路上时常可以见到的乡间教士,并没有两样。
“请允许我介绍这位年轻的贵人,他和您来自塞里斯国度的同一个姓氏……”
“他们是世代的涌现将军和统帅的伟大氏族,在大唐帝国政权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代至少拥有一位帝国元帅(节度使),一位宰相(枢密副使)……”
“作为这个光辉家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