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幻之盛唐 > 第五百四十六章 骚动、马瘟

第五百四十六章 骚动、马瘟(3 / 4)

,比如在恰当的时候,让他们死在暴怒的唐人手中,然后作为大弗卢鼓舞士气的理由让他更不安的是沿途的所见所闻,除了吐蕃入侵带来的恐慌和仇视之外,还有那种在过往唐人身上很少见到的,对战争的渴望而坚决的态度,对武功和战利品执着而狂热的气氛。特别是进入关中之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他见到的最多的,负载于道的民夫,川流不息的奔赴前方的士兵,唐人甚至愈加懒得加以掩饰和避嫌。

虽然吐蕃本身就是一个为战争和扩张而维持的国家政权,但作为对手的唐人,这种自下而上的全力以赴态度和莫名的乐观,让他有些不是滋味和忧心起来。这或许是大弗卢派遣他来的真正原因吧,他只能如此安慰自己道。

经过这么一个冬天到春天的较量和试探,双方都对各自实力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马向需要时间理顺内部的纷争,从吐蕃国内征集更多的资源和百姓将战事维系下去,执政大人们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划分低地上获得的权益,那些军将和头领们也需要时间休养重整,那些部众百姓也需要时间来蓄养畜群,让羸弱的牛马重新膘壮起来。

与那些悲观甚至焦头烂额的底层截然相反的,吐蕃上层依旧拥有相当乐观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吐蕃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若是能够短时间内赢得这场角逐。吐蕃能够在夺回河曲之外,拥有更多的战略缓冲,无论是向西经营黎域,把持商路之利,或是向东随时威胁唐人统治的腹地,或是向南剽掠唐人的山南、剑南,都有更多的选择。

稍稍能令他安慰的是,这场用国运和气数做赌注的对抗,吐蕃军的优势更加明显,让他有更多交涉的底气和底牌,而且吐蕃大军的后路依旧稳固,就算失败了也不过是退回高地的结局,高原苦寒的地理和气候,既是孕育吐蕃勇士摇篮,也是阻绝外敌的天然屏障。

在唐人师老无功之下,稍稍放低姿态,以臣贡的形式与唐人获得脆弱的和平,然后从转而从相对弱小的黎域和天竺获得补偿,慢慢恢复和积累力量。

虽然一开始就不赞成贸然出兵,但是作为吐蕃统治阶层的一员,他也无法无法坐视既成的局面,就这么崩坏和丧失。

当然,大弗卢永远不会只有他这么一个选择,他的随员或许还有另外一些担负别样使命的人。

如果这次出使顺利的话,他们负责记录和评估唐人战争准备情况,同时用主和派的身份,在唐人朝廷中进行接触和活动,拉拢一切可能的助力,来拖延唐人对战争的准备。

由于大弗卢内部某些人节外生枝的莽撞和偏执,潜伏在唐人内部的最重要的一个消息来源已经断绝,他们不得不排除新的人员来进行重新布置。

突然马车一震,猛然停住,让他狼狈的撞在正在书写的丹书上,朱砂颜料的抹了他一脸。

“敌袭……”

护送的唐人骑士大声叫喊起来,拍马挡在车窗前,拉下厢板的同时,传来箭只射在车体的咄咄声和中箭的痛呼声。

……

“应敌……”

随着应敌的鸣号,草绿色的营帐中,无数人迅速从帆布床上跳起来,在常服的帛甲之外,套上一件冲压件的胸甲,在肩膀大腿扣上鳞甲批膊和环网蔽膝,挑选出自己最合适的武器,冲出营帐,按照各自的旗色分队站好,宪军营都尉曲端,满脸肃容的巡视

“出什么事了……”

“听说朝廷要与吐蕃人议和……”

“番军营和河西各州团练,都出现了骚动……”

“有人暗中鼓动百姓向行台情愿……”

“有人散布谣言说,行台避免与吐蕃人会战,就是为了等到与吐蕃人议和,好保全实力,以最小代价获取收复河西之功……”

“聚众的地方父老,已经拦住了前往长安的直道……”

河州牙城的行台之中,作为主帅的卫伯玉,却暂时没有心情顾及这场骚乱,他皱着眉头冷眼看着一干主动请战的年轻将官,还有另外一些人表情微妙的站在他们身后。

“游击军的畜医急报……”

这时行台行军司马周防,脸色惨白走进来道

“廊州和原州发现了马瘟的迹象……”

军帐众将脸色俱是大变,再也顾不上相互的争执,行台后勤所依仗的数量庞大的畜力运输。

“紧急启动战地防疫禁制令……”

“行台参军,立即重新制定方略……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前沿据点……把人撤出来……”

……

“已经发现了多少……”

吐蕃部大将东齐岸本,脸色铁青的看着畜栏里,口吐白沫委顿在地的马儿,翻开眼皮具是吓人的血丝和流脓,他出身吐蕃十锐之一,如果内四族是吐蕃王权的支柱,十锐则是代表了吐蕃军事力量中,最尖锐的矛和盾,由于吐蕃上层的官职几乎是世袭,因此这世代征战所形成的十姓军事氏族世系,被称为十锐将族,分别攻略镇守四方,也享有异于普通宗贵的特权和专利。

不过自从当年神威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