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真相与祸心(5 / 6)
预感和担心,虽然派人出去交涉,却被“保护”为名重新劝回来。
而作为使团名义上的首领阁之,正在唐人的宫廷中参加外事活动,还没回来。作为大食使团首领的酋长阁之,其实是个吐火罗人,因此整个使团的底线心,是由身为首席书记官的若屈里所掌握。
若屈里是个正宗波悉林人,阿蒲罗跋的后裔,(唐人称阿巴斯人为波悉林、皇族为阿蒲罗跋。)他的母亲,就是殉道者阿里家族的成员,从血统上比那位曼苏尔大君,更接近先知穆罕默德流传下来的直系血脉。
他的老师更是阿拉比亚世界的一代传奇人物何羯达,这位从伍麦叶王朝到阿巴斯王朝的高级密探,也是两代王朝众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早在唐人的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他就曾经作为向导和通译,随伍麦叶王朝的使者摩思览达干等七人来朝,并授果毅都尉诰身,各赐绢二十匹放还。
虽然他不是纯血闪米特出身的阿拉比亚人,但是却是伍麦叶王朝对外征战最有力的秘密武器之一。
开元二十二年(734),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朱奈德卒,新哈里发希沙木,委任阿西木为呼罗珊总督,并扩大丁税征收范围,及于过去享有豁免特权的穆斯林,呼罗珊军将哈巴斯率众抵制,遭到镇压后,逃到突骑施汗国,为苏禄可汗收容,力图卷土重来。
当时何羯达,已经是后突厥突骑师的大首领,阿悉吉.阙俟斤最亲近的心腹,借助这个身份,他向当时北庭都护府,告发突骑师攻打庭州的密谋,并由此成功促成了大食和唐联手攻灭突骑师的历史事件,随着河中缓冲突骑师的覆灭,大唐和大食也变成直接接壤和对抗的国家。
在随后的岁月里,利用唐人在西域所犯的错误,在他不断的奔走挑拨和活动下,大量不满唐人的势力被他集中起来,最后在恒罗斯之战中达到高潮,反戈的葛罗禄部,导致了唐人远征军的功败垂成,他也和名将麦立白一样,成为回光返照的末代哈里发,功高震主的对象,而不得不失去一切亡命呼罗珊。
阿巴斯人的政权崛起后,同样也借鉴了他的经验和力量,从追杀逃到埃及的伍麦叶王朝末代哈里发末换二世;到在众多信徒的掩护和保护中,对穆罕默德的直系“殉道者”阿里的玄孙易卜拉欣和穆罕默德,暗中抓捕和处死;乃至对功高震主的王朝缔造者,曼苏尔的叔父,亲王阿布杜拉的秘密处刑,名将和功臣阿布穆斯林之死,都有他的影子。
但他毕竟是个前朝的投降者,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知识和经验,都逐渐被转移给了若屈里这样,纯正阿巴斯人出身的年青一代身上。
作为何羯达的弟子中,最色的一位,若屈里也有值得自豪的过去,作为宫廷直属的密探首领之一,从分化瓦解栗末人的抗税活动,到平定辛巴德派、波斯拉万派、什叶派、哈瓦立及派等的反抗,都有他参与的痕迹,但让他最得意的成果,还是在布哈拉信仰之乱。
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前,萨满教、拜火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都曾在布哈拉流行过,据说,布哈拉就是源于梵语“维哈拉”,是“佛教寺院”的意思。布哈拉自诞生之初就和宗教有着紧密联系。
但自从五十年前,阿拉比亚的军队攻占布哈拉,把许多教堂、寺庙变成清真寺,强迫当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布哈拉人为反抗阿拉比亚的统治进行了长期斗争,在拥有大量财力物力的栗末人和希伯来人的支持下,一次次发起暴动和起义,他们甚至从草原雇佣来游牧人组成军队以对抗大马士革的政令。
伍麦叶王朝覆灭后,掌握新王朝的阿巴斯人并没有实现他们许诺的诸多条件,于是布哈拉也变成反抗阿巴斯人的大本营。作为哈里发宫廷最得力的耳目,他用黄金、土地为诱惑,用暗杀和镇压为手段,成功的在那些不同信仰的族群中挑起仇恨和分裂,以至于布哈拉历次反抗,对安底里的总督来说,如果没有穿衣服的舞娘一般一目了然。
如果不是东方边境诸行省,出现了危险的动向,那些逃亡境外的反对的势力,重新集结起来,与隐藏在境内的同类呼应,试图动摇王朝的统治。他也不会追随老师何羯达地道路,踏上这片古老而陌生的土地。
由于与唐人的商业之路繁盛,沿这条黄金大陆公路东来的穆斯林商人历年不断增多……频繁往来大食贡使与穆斯林商人在长安经商侨居,叫做“住唐”,成为了长安最早的穆斯林,他们也是使团的消息来源,但这些来源,在近些时间,几乎被断绝了。
但最让他在意的,是新进随商队来到长安,首席大臣伯克麦尔家的次子海迪尔,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地方上的另一位关键人物赫尔曼,也不知所踪。虽然他已经对巴格达发出求援的消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不安,就象阴云一般越积越重。
“大事不好了……他们要搜查使团驻地”
他外出采买为名,打听消息的侍从,失魂落魄在楼下的高喊出来。
“什么……”
话音未落,驻地所在的大门被轰然砸开,涌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