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年会(4 / 5)
害,河北房是最赔钱的地方,主要活动都针对军中,没有多少收益项目,但是说到京师房,却是人员最多,干系最多,最要害,花钱也最厉害的地方,如果不是前任出了意外,还轮不到他这个在外监军的。
……
另一个地方,驶出长安的马车上,冲冲走下两个身影,迅速汇入早市熙熙攘攘的洪流中。
“可惜了这次机会,李善人居然坐了缩头乌龟,宁愿坐视……也不愿与那位争斗起来……”
一个看起来相当养尊处优的中年人,叹息道。
“没甚关系,我们还有机会……”
“玙叔……”
待到来人走远不见后,他身边的年轻随从,才转过头来不忿道。
“什么小诸葛,不过一丧家犬尔,谋算了一次又一次,却被那个诸葛再世的传人,从剑南赶到关中,又从关中逃到河北,若不是得我们收留遮蔽,早就死在河北斩首队的手中……还敢大言不惭什么胸有成竹……”
“还有那个玉公子,就更可笑了,什么夺爱之恨,张云容可是那位皇后娘娘指给那个人的,他不敢迁怒中宫,却不自量力的去找那个人的麻烦,连累全族死的就剩他一口,还大言不惭什么……”
“承嗣啊,有时候,人只要一个理由而已……真正的缘故,已经不重要了”
中年人不以为然的笑笑说。
“你知道这位小诸葛每次无论再什么殚精竭虑算无遗策,为什么最后总是功亏一篑,将背后的谋主连累的满盘皆输……”
“因为他不够聪明么,难道他谋划的不够周详么,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不够强大么……都不是,因为他不识时务,每次总想和大势对抗啊……一次次碰的头破血流,也死不悔改……”
“知道什么是大势么……”
“为什么那位崔使君可以毫不在意的翻脸对曾经的恩主和上官下手,因为他识时务,知进退啊……所以哪怕他兵败丧师,甚至获罪于朝堂,最后关头都有人扶助他一把,牢牢的守住山南这块地盘……或许崔三变的名声不好,但是他却是活的最滋润的……”
“大势之下,就算没有那个人,也会有其他人跳出来,他们一开始就选错了对手……所以步步错失下去……”
“真正的大势就是当初,太上天子不希望看到一个由杨党把持的剑南,特别是一个心怀怨望的杨党,于是作为杨党臂助的鲜于家,就成了那个敲山震虎的出头鸟,就算没有他,自然也有其他人出头而已,只是鲜于家却更愚蠢的将理由送上门去,连最后一点生机,也葬送了……”
“要说这些蜀中世族,鲜于家也许是看起来林子中,枝叶繁茂最大一棵,但是论起底下盘根错节密布的根系,却未必是最深厚的。本以为可以渔翁得利,轻易瓜分了鲜于家的根基……却不知道也将身影暴露出来”
“当几个有声势的豪门一一倒下来时,使得很多人震惊了,因为这些豪门的地位,在外表上看来,正如日中天,赫赫当世,万不可能会倒的。”
“ 但是始由一两件小事,或是由一两个不重要的小人物投状申告,发交刑部鞠问时,把他们种种不法的事件都抖了出来,证据凿然,无从弥饰。于是革职入狱,籍家入官,家人妻小。发为官奴,一个声势显赫的显宦门第,在短短几天内就冰消瓦解了。”
说到这里,那位中年人脸上露出意味难明的表情,他专门研究过其中的情形,却叹然不已。
“由于几次的暗斗,到使得他的爪牙对这一套更为熟练了,从搜集证据,到压制其势力,断绝其声援,都做到周密完善的地步,发作之前不动声色,发作之后雷霆万钧”
“那些人在成都地方上得势多年,根深蒂固,朋党内及阁相,外通藩镇,别说他人意料未所及,连他们本人也想不倒会突然之间倒了下来的!可是当案发之时,控方所搜集的证据之周,采取之攻势的猛烈,如风雨之骤至,使他们无从招架起,这还不说,影响之所及,使得他们结为奥援的那些支持者除了袖手旁观之外,不敢出半点力,因为只要说一句话,就可能把自己也牵进去。择取的对象很妙,他都是选那些不大不小的人开刀,而且在蜀中那几个势力集团中,每处挑一两个,更妙的是他专找那些与自己有私怨的人。”
“因此当他发动攻势之际,那些高高在上者还不放在心上,认为这些人咎由自取,什么人不好惹偏要去惹上一个一身是刺的半调子驸马,而旁边的人也认为这仅是他的私人报复行动,犯不着为了一个人而去启怨宫内,他本人已经够厉害了,他背后的这些靠山更硬……”
“因此当案情日渐明朗,需要向另一些强有力者查证时,他们不是矢口否认,极力撇清,就是落井下石,当事者不清楚,别的人可明白,这个人就绝对无可救药的了。刑部在邀请他们旁证时,已经是把案子的严重性向他们暗示得明明白白。”
“这种事情兵贵神速,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反映或者弄请怎么回事,就被查纠了出来,底下的胥吏司员到了龙武军中也很难锁的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