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幻之盛唐 > 第三百七十章 不是天天都有好消息

第三百七十章 不是天天都有好消息(2 / 3)

少数万,好不容易安置下来浙西民变中的流人。

到底是谁这么阴我,我脑子中已经转过好几个怀疑对象,或者是他们联手作为,我已经可以想象某些人,躲在角落里得意的放声大笑的情形……

“阿月……”

我站在猫巢书房的回廊下唤了一声,正在给那些眉开眼笑的萝莉们,排队分发小珍珠的小丫头,闻声跑了过来。

“明天你有什么活动么……”

我想了想又改口道

……

第二天早晨,

“今天不是旬修么,出什么事了”

被扣门声惊醒的我,很不爽的从一堆八爪鱼般的肢体中,小心翼翼的爬出来,找了件袍子套在身上,推开门深打了哈欠说。

就看见,似乎匆匆而来,全身汗淋淋的杜佑,低头站在门外。

“昨夜辰时,城东军器监甲弩坊的工场大火,焚半街而……”

片刻之后我已经站在废墟上,穿着双箭袖标的法曹宪军团,执槊跨弩封锁了现场。空气中浓重的焦味不散,还夹杂着呛鼻的火药味。

砖石瓦砾中清理的消息,断断续续的传出来。

这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大爆炸,爆炸的中心就是龙武军新建军工场,冲击波几乎宜平了半条街,这就是新式火器的威力,没有发现任何活口,但是除了守夜的工人之外,却还发现了十数具身份不明的尸体,事情似乎已经很明了。

这里是一处保密性质的军工作坊,大多数情况下,爆炸的威力是由火药的燃烧效率所决定的,基本燃烧时间越短能量释放越大,火棉的燃烧速很快,因此为了做出合格的发射药,特意用酒精蒸馏出来的乙醚,进行钝化处理,最后作为精练黑火药的点火催化添加剂来使用,这个长安城内的工场专门负责的,是半成品火药最后一步的配料加工工作,为位于太白山和楼观山的军属实验场提供原料。

因为是在城中,所以特别注意安全措施,不但选址远离居民区,周围全是用沟渠围起来的训练场,平时严禁任何明火和铁器入内,连地板都是用木头铺成,连石捣碾都不准使用,因此可以想象当这群不明身份的家伙,半夜越过岗哨潜入寻找所谓神雷的秘密……

不管他们身手如何厉害,又是如何的处心积虑的准备周全,一群古代科盲在,在满是乙醚蒸发物和火棉药包的环境中,贸然点火照明的唯一结果,就是把自己和整个工场变成一枚巨大的炮仗,轰上天去。

“大同社那里怎么说……”

想到这里我突然开口说道。

“已经动起来追查了……”

站在身边的参军杜佑,小心翼翼的说

大同社是一个非官方组织,和百货联盟一样,是由我门下牵头,又各大商团出资合力组成的一个调查组织。

最初是为了防止授权以外的生产工艺的流失,保证这个团体最大利益化,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是知识产权保护,为了不传之密,师徒父子间背叛出卖的都有人在。我可不想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成果,替别人做了嫁衣。

经过江南的镜子大战到钱庄之争后,大同社的性质和功能也已经发生了飞跃性的蜕变。从预防和打击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衍生出更多的业务。甚至可以类似后世的私人侦探,按照贡献和等级,为会员提供各种有偿的秘密业务最早的成员都是曾经为龙武军服务过的外围人员,毕竟许多东西不适合动用军队或者官方直接出面,如果动用特殊部队,又未免太兴师动众小题大做了,因此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来自民间的重要补充。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代的商业间谍活动,除了一些世代相传的家族,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保密观念,真正的现状,让人不容乐观。

中国传统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以及配套的雕版印刷书,已经随9年前恒罗斯城下,战败的随军工匠失陷在阿拉伯大食。

这个时代,连丝绸也已经不是唐人的专利。

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南北朝时,于阗王曾娶东国(一本作中国)女为王后,偷偷把桑蚕种子藏在帽絮中,骗过了关防,把养蚕制丝的方法传到了于阗,并在西域推广开来。

六世纪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时,又由印度人(一说波斯人)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域王国那里,用空竹杖偷运蚕种到君士坦丁,只是因为水土的关系,反之出来的蚕种桑苗都不能让人满意,因此这次国家行为的跨国盗版事件以失败告终。见《罗马帝国衰亡史》。

只有另一大外貌产品瓷器,因为原料的问题,西方长期一直无法成功的仿制,直到18 世纪工业革命,才出现机制的瓷器。

现在的指南针还一直把持在南方海商手里,要等到宋朝才由阿拉伯人船到西方,而火药现在在我手上提前出现了,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威力,那保密措施再好,也不免引来了不少关注和和觊觎,这背后所代表的东西,不能不让人担心。

我没有兴趣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也缺少为了宏扬天朝上国的面子,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