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好多萝莉与……惊喜(4 / 6)
、牛、兔、野鸡肉丁,再浇拌到隔夜荫干的剩饭里用新鲜奶油闷透。金黄的奶油裹渗进雪白的米粒拌暗红的肉丁碧绿的菜碎,做出类似扬州炒饭金包玉的效果。
然后是一大锅正在滚的四海承平粥,其实就是类似八宝粥的用料,当初在路上,那群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相应器具的公卿大爷们,恶急了就胡乱用水搜集来的麦豆全部丢里头混煮一气,结果半生不熟的吃的一大堆人拉肚子,后来经过我改良,变成一种速食,将麦豆等杂粮事先粗粗捣扁,在火上干炒至暴出米花来,用板油煎粘连成一团团类似锅巴的东西,然后要吃的时候用水一开就烂,按照需要可以往上浇熬好的石蜜或者板糖水,做成甜粥;或者淋上口蘑松茸熬成的鲜蔬汤,做成菜粥;或者将骨头浓汤浇上做成骨肉粥;或又倒入虾贝汤做成河鲜粥等好几种风味。
还有一道是三架汤,用鸡架、羊蝎子、牛锥煮出的高汤,配汤的主食,则是小东西最喜欢的事物之一,超级必杀饼。
用栗子、荞麦等杂粮为主料,类似千层酥的做法,一遍猪油、一遍茶油、一层黄油、一遍菜子油,做成可以一层层撕开的大摊饼,然后从下开始夹一层薄薄老汁卤熟的灯影牛肉,再夹一层鱼松末、夹一层烤血肠、夹一层薄烟腿,再夹一层煎腊肉片,一气裹上八九重,每层都可以配不同的酱料,最上面一层夹上同样切薄的,时令爽口的青瓜脆笋豆苗,最后面皮上还要洒上用糖水煮过的杏仁松子碎末,油纸包紧压实,稍微下油滚一滚,用刀分切成圆角而食,一口咬下去,各种滋味在口中逐一淡开,实在美味妙不可言。
还有用大木桶盛上来,小蒲包包着的龙睛米、碧薷稻、鸡红梗、西域乌稻做成的四色饭。
各色的串烤签子,不过穿的可不是普通的肉串,而是牛舌、羊拔、驴筋、鹅掌湫、鱼须,乃至来自安东的貊鼻,切片崦嵫成的八大珍烧烤,配与香菇、松茸等,用大号毛笔来刷蜂蜜、肉桂粉、角香、梅子酱、果蓼、孜然、胡椒、花椒等等再将四色饭分别取出,用手在瓷盘上摊成饭饼,盖以薄薄的苔干,刷一层奶酪、鱼酱、再铺上一层饭饼,最后裹上签子肉卷起来切段,就是四色分明中间金黄滴油的四季卷,沾以醋姜、蒜泥、腐乳、芝麻酱调成的蘸,一口百味交集,仿如四季轮转,脍口异常。
再摆上来自南方的物产,比如来自江陵的莼菜羹、鲈鱼生切、糖蟹等,来自海南的儿臂粗的虾干、刺参、棘鱼、海鞘、苔头菜等水发干货,配菜就算全了。
最后的汤食是一咸一甜的饺子和汤圆子,饺子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鸡肉等口味,圆子有桂花的、莲蓉的、甜酒的、枣泥的、果子馅的,至于给下人的,则是地道的芝麻糖馅圆子和油渣酸菜饺子待到端满一桌,用餐的器具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鸡足三彩瓶、饕口青纹盘、八瓣卷云盏、牡丹碎云碗、葡蔓海吞蓝口壶、其他盘、盏、杯、碟、匙、勺、漆彩的托、钵、盒、罐、甑、鬲、釜、渣斗、匜、箸也格外奇特,甚至还有描述历史典故中的人像、文字、图画等,还有隶书的落款。
“侯爷,这是南边地头上刚送来的新品……有均窑也有越窑的”
老管家堆着个脸笑而解释道。
“用的是新法,第一批出窑定制,先让家里用个新鲜……”
原来,唐朝的名瓷产地虽然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刑州和南方的越州,形成所谓南刑白北越青的产业区域。
后来龙武军在河北收复刑州的时候,获得了大量被裹胁的瓷造工匠,后来平袁晁之乱时,又在越州招募了数百名破产的陶工匠户,自此积累了相当人手和技术,开始仿制这两地的特色,虽然无法完全做出雪里黄、青头素等高档工艺特色,基本可以做出白釉、青釉、黑釉、酱釉、黄釉、绿釉等,后来又加入了众多的矿物,以及景泰蓝的贴花和琉璃包釉技术,可以制造出金边、银线,云纹、碎彩、淡霞、涡卷等精美异常的效果。
瓷窑的品质,与当地的高岭土原料成分,有莫大的干系,因此瓷器的产地以区域为特点兴盛一时,又随着原料的开采绐尽而衰败,被新的产地所取代。后世北方的定窑、磁州窑、汝窑、官窑、耀州窑、钧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窑、吉州窑、建窑……莫不是如此。
“开动……”
小丫头当先欢呼起来,直接扑向一只大盘里,摇动着看起来比她手臂还粗,淋满椒蒜粒的大蟹螯,丝毫不怕扎手,拿着小锤子敲碎半边,扯下一大快来,欢快的咬起来。
雨儿算稍稍斯文一些,却也眼疾手快的扯了一大块椒酥大排,眼巴巴的看着初晴用小银刀切成条状的小快,用签子插起沾上密糖,小口小口嚼的很香。
在着两位有样学样的带动下,那只小苹果偷偷看了她姐姐一眼,也把小心翼翼的叉子伸向了一只金黄的烧竹鸡,不过相比她的小胳膊小腿,想双手挑起这么一只庞然大物,还是有些吃力的,恩呐有声的小脸涨的那个通红。
阿蛮和云容她们似乎都习惯了这种开放无忌的用餐气氛,只是满心怜爱淡淡看着小东西们与菜肴的奋战,露出一个温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