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风起(3 / 4)
诟病,但既然可以把俘虏变成一个个两脚会走的钱袋因此,塞北诸军也不介意改变一下烧杀抢掠的风格,开始多抓活口。
连营带人烧的这么彻底,是很少发生的事情。
可惜这是李元帅的命令,河东李元帅治军严刑峻法,赏罚分明,令行禁止为诸军之最,容不得丝毫的马虎眼,连那些凶狠好斗的回纥人也要,至少没有人,会为了一点创收的门路,去挑战他的底线。
因为。
自从近来河北冒出很多很多谣言说,这位内附契丹出身的大帅,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契丹王的人选,又有说内、外契丹是一家,说他战而不克,其实是想挟逝征并外契丹,以自立一方纭纭,于是李元帅干脆用这种决绝异常的方法,证明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和目标。
虽然说,越是用这些阴私诡道的手段,就越证明这些一力避战的外八部契丹,已经没有多少周旋的余地了。但是北路大军,也越是被朝廷催迫的紧。
自从朝廷派来的观军容使,坐镇大同军监管北路粮草,河东军就不得不改变了缓步推进,详细扫荡的作风,遇到抵抗的,不再费力的其攻克,而是用随军携带的火油燃料,不要本钱的一边走一路烧,将契丹人依据水草地的节节抵抗,烧成一个个人烟荒绝的废墟,大八部的拖阻大计,当然也自此泡汤,毕竟,对牧族来说,没了草场,这个冬天可不好过。
当然这么个烧法,也让将士的发财大计成乐泡影,他们最希望的就是那些契丹的精壮,早点冒出来决战。
随着,一声绵长的号响,河东军中,一个巨大的球体,缓缓降下,随军的工匠,已经一拥而上,往里头添注起来,另一个巨大的球体,在这一会,已经鼓足了热气,交替升起……
那些将士的神情,都有些见怪不怪的麻木了,经过了最初的惊慌和错乱,至少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是用一个名为耶律的契丹小部,全体的成年男子,从龙武军那里换来的神奇之物。虽然只有两具,却胜成百上千的斥候。
据说经过改良的孔明灯,出自那位梁开府的发明,底下的吊篮可以载上两人和几副连弩几百支箭。
只要烧上几桶石脂水,就可以长久的浮在空中,平时可以为大军行营立帐之警戒,再加上几支军器监特制的咫尺镜,在这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只要不是雨雾天气,方圆之内的行迹,几乎是无所遁形。以至于那些一贯骚扰不断的契丹游骑,甚至不敢在白天出现,这个东西在夜里的火光,更被那些胡族神乎其神的传为唐人招来妖魔的鬼眼。
在河东军的后阵,一个用大车连搭起来的中军,大量斥侯游骑,流水一般的循环出入,带来各式的消息。
为数众多穿盔带甲,全身披挂的将领,或站或左,交头接耳的正在交换消息。
“方圆百里之内,尚无契丹敌踪”
意料中围点打援的目标迟迟未出现,让这些人有些心急上火。
“松漠契丹的大八部还真沉的住气啊,这已经烧了第八个,合计顶的上一个大部的人口……”
“难道他们还真想与我部拖到冬天去……”
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
突破了传统天险冷径山后,大军已经深入契丹腹地,东面是局势不明的安东都护,西面是奚族、北面是秣褐和室韦,南面是史氏叛军占据的营州,可谓四面受敌,而在一个多月前,作为重要战力的回纥兵,以多厌战思归为名,由大王子叶护率还洛阳,接着仆固怀恩,以平定局势策应攻打奚族位名,分走一万朔方铁骑。当初出静边的八万之势,已经不足五万之众。
而夏季暑热,虽然是相对凉爽一些的北原,但强行军的追击作战,士兵和战马还是病倒不少,还好粮道没有出现问题,新近又用手头的战利品位定金,从龙武军那里获得了一大批特制的粮草。依靠一袋子的压缩干粮和马奶子酒,足以支持一人一骑可以在草原上十几天的活动所需,籍以维持一只奇兵为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效率,追着契丹部落大举迁徙尾巴,穷追猛打不休,缴获不少牛羊人口。
此时的契丹并不象后世那么强大,在草原上只能算二流势力,属于典型的墙头草,突厥强时附突厥为仡斤,唐朝强大时就唐朝为都督府,契丹真正的崛起契机,是因为依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积弱的国家甚至连骄横的军阀都无能为力,更别说这些外族,正是依靠不断的抢劫和输入战争,才养肥了这些外族和契丹辽国的崛起。
当代由外契丹的大八部,所组成的松漠都督府,常备之兵有四万,置为静析军,再加上各部通晓射猎的成年男子,所组成的控弦之士,至少也有十几万之众。
但契丹人缺少铁器,士兵基本无坚甲或者根本就不穿甲,只有各部首领的帐卫,才有象样的甲子,而且多数缺乏长兵器,契丹骑射也是以快着称,缺乏强力远程的弓弩,因此一直力求避免与装备精良的官军正面对战,以快来快走袭扰作战为主。
但是遇上同样契丹族出身,通晓他们作战风格的李广弼,连这一点优势,都很难维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