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监军(2 / 4)
能,到时边关沦陷,百姓遭难……
宁阳叹了口气,对奶娘等人说道:“遇刺真凶之事,你们便且装作不知,待边关战事大定,再论功过不迟。”
奶娘等人也知此事并非儿戏,便都点了头。孟茹却看了眼诸葛绫,淡声问道:“民女有一事不明,还望公主解惑。”
宁阳和诸葛绫都是一愣,诸葛绫说道:“孟姑娘何事不明?”
孟茹冷淡不改,眼却如刀剑,说道:“皇上瞒着此事,固然是万全之策,然而何以不将王爷私归封地之事也瞒下来?沿途下道密旨,放北关军出入各州府便好。何必要告知朝中百官?如此一来谣言对王府不利,王妃受此压力若有个闪失当如何是好?二来朝中文武得知此事,怎保就不会传进蒙阔老贼耳中?”
孟茹这话说得很不客气,诸葛绫听了皱起眉来,起身说道:“孟姑娘此话何意?你可是在怀疑我皇兄故意如此做?”
宁阳瞧着诸葛绫神色有些不豫,这便要起身相劝,不想那孟茹是个直来直去的,当真迎上诸葛绫的质问,说道:“皇上真无此意?自古帝王多疑,我父亲当年统着帝都兵马时,先皇也是诸般猜疑。如今王爷权势甚大,皇上难道真无兔死狗烹之意?我曾听闻,当今圣上行事放荡不羁……”
“放肆!”诸葛绫当真怒了,这一声喝,吓得屋里奶娘和丫头们一声不敢吭,孟茹依旧不动,神色不改地盯着诸葛绫,宁阳脸色有些白。孟茹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自古皇权之下,每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忠臣良将,虽说诸葛端云与诸葛锦旭兄妹自小一起长大,然而皇帝毕竟登基这些年了,他皇叔威望甚高,难免他不会有杀心……宁阳也抬眼望向诸葛绫,她虽不太了解诸葛锦旭此人,但当真不希望他对诸葛端云会有此心。
诸葛绫气愤地说道:“你可了解我皇兄?你真当他是那权迷心窍,弑叔杀亲的昏君?!这些年皇叔身在帝都,身边无兵无将,若我皇兄当真存有杀心,为何不趁这些年下手?反倒要等着皇叔回了北关,召集二十万铁军,才生出杀他的心思来?你莫要因着孟家的遭遇,便钻了那牛角尖,认为天下之人皆薄情!我与皇兄自幼托皇叔母的庇护长大,生于冷宫,长于民间,我兄妹二人若当真是那知恩不报之辈,何必演戏到今日?当初你父亲孟老将军私见我皇兄之后,又怎会冒着全族人性命的危险答应城内策应?你此番怀疑岂非辱没了你孟家先人?”
诸葛绫言辞铿锵,转而握着宁阳的手,恳切地说道:“皇婶莫要怪罪我皇兄,他本是考虑过要发密折的,但朝中齐、林两家仍在,世家望族于各州府眼线甚多,皇叔领着二十万北关铁军往西北边关,动静指定不小!瞒是瞒不住的!若消息传入朝中,满朝文武只怕都要觉得不受皇兄信任,若失了朝中百官之心,朝政必乱!因而只能先委屈皇叔被言官拿来口诛笔伐一番,反正皇叔如今不在朝中,等他大败北戎而归,一切事情便都澄清了。至于孟姑娘所说的,怕朝中文武得知此事传进蒙阔耳中的疑虑,此事皇兄也正在想法子。蒙阔前阵子被北戎人大败而归,发了请援的军报来,皇兄正想着派个人领五万大军往边关,再授一道密旨,待入了大军营帐,便先拿下蒙阔!而后等皇叔的大军一到,来个里应外合,则北戎扈巴王部必败!此战可胜了!”
宁阳听着诸葛绫的解释,心里也慢慢冷静下来,反拍了拍诸葛绫的手,说道:“我虽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历朝皆有,可我们终究不是相识一日,有你这话在,我信你!信皇上!信你们自小至今的情义!只盼此番我们能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宁阳话语恳切,诸葛绫听了面色感慨,两人互望一会儿,相视而笑。
孟茹眼里的风霜刀剑渐渐褪去,眼里是一望见底的清澈坦然,她说道:“公主,我孟茹虽从未怀疑过爹爹的决定,但我从未见过当今圣上,对他的行事为人多有道听途说。今日听你一言,我倒愿意信了!方才言语多有冒犯,孟茹在此先给公主请罪!待日后得见龙颜,为我孟家昭雪冤案之日,我孟茹定于金殿之上向圣上亲自请罪!”说罢,她当真干脆地跪了下来,给诸葛绫磕了头。
宁阳与诸葛绫互看一眼,觉得这姑娘真是恩怨分明,诸葛绫更是摇摇头,看样子是气也气不起来了。她伸出手来将孟茹扶了起来,说道:“我自认并非那小家子气的人,既然误会澄清了,今日之事便就此揭过吧。”
宁阳见了这般结果也是欣喜,忙说道:“说了这么久了,也不怕口渴。”
良儿机灵,一听这话忙说道:“奴婢去换热茶来!”说罢,便往外屋走,只是刚挑了帘子,便啊地一声后退,慌忙间跪在地上,喊道:“奴婢叩见皇上!”
宁阳和诸葛绫闻言惊愣地起身,两人忙往外屋走,这时,帘子一挑,诸葛锦旭兀自走了进来。他一身大红锦边弹墨的袍子,腰间松玉宝带,上挂胭脂玉坠,凤目眯着,唇边含笑,风华胜似美人,却一如既往地轻浮不羁。
孟茹本是跟着宁阳和诸葛绫一起迎了出去,却在一眼见到诸葛锦旭的脸时,眉头霎时皱了起来,红唇紧抿,眸中怒意乍现,风似地冲了过去:“好你个登徒子